[发明专利]一种星形运动的大直径桩基础工程成孔钻具无效
申请号: | 02114096.0 | 申请日: | 200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82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平 |
主分类号: | E21B11/00 | 分类号: | E2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星形 运动 直径 桩基础 工程 成孔钻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中桩基础工程成孔设备,即在地基中进行大直径钻孔的钻具。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先要打桩基础,目前2米以下直径桩基础成孔施工,广泛使用冲击锤和旋转钻,在小直径桩基础施工中一般比较顺利,但在超大直径,即2米以上直径的桩基础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笨重,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进度慢,2、风险性高,容易发生塌孔,采取沉井排水开挖方法施工时,容易发生沉井偏位、滞留和井口沉陷等问题。3、孔底沉渣残留,不能彻底清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大直径桩基础成孔的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钻头成星形运动的大直径桩基础工程成孔钻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钻具由钻架、动力轴、齿轮组、钻杆、钻头组成,其特征在于钻架由上支架圈、下支架圈和它们之间的斜支杆组成,动力轴是中空的园杆,位于上、下支架圈的中心轴线上,与上支架圈用轴承连接,在下支架圈内,有齿轮组,齿轮组由一个中心齿轮、三个行星齿轮、齿轮圈和托盘组成,中心齿轮用键固定在动力轴上,大小相同的3个行星齿轮均匀分布在中心齿轮周围,行星齿轮和中心齿轮、齿轮圈上段的内齿同时啮合,齿轮圈与下支架圈固定在一起,齿轮圈内园周的下段为光滑的园柱面,与托盘外园周动配合,托盘为一侧面光滑的园盘,其上有3个与行星齿轮相对应的3个行星孔,行星孔内为齿轮圈,每一个行星轮的下部用轴承均匀固定着1~10个钻杆,钻杆的下端安装有钻头,钻杆的中部用键固定有转动齿轮,此转动齿轮与托盘上的行星孔的内齿相啮合,齿轮圈上部和下部都有内沿,上部内沿的下表面和行星齿轮上表面接触,下部内沿的上表面和托盘的下表面接触。
在三个行星轮下面的钻杆的长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根据钻杆型式的不同,常用的有垂直短钻杆型、冲击锤型和万向长钻杆型三种,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而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1、适用于超大直径施工,可进行1米~5米或更大直径的成孔施工;2、通过变换不同的钻头、钻杆的形式,可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情况,既可在坚硬的基岩上施工,也适用于有护壁沉井不排水施工,如在厚软土质复盖层的条件下,无护壁施工,可进行快成孔、快浇筑方法施工,避免孔壁变形;3、相对配套功率小,能耗低,钻孔成本低,可适配其他通用设备。4、通过压缩空气在排渣管中造泡,实现泥浆反循环高效排渣。5、既可设计为地面驱动,也可采用潜水变速电机一体化设计或液压马达驱动。6、施工清孔快速彻底。7、采取水泥混凝土封底和回填,可适应突破流砂层和流限土等特殊地质层施工。8、通过观察排渣,可实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9、目前的应用除适用于开发桩基钻具外,另外还可应用于对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顶管掘进机”的进一步改造和完善,有望开发生产出掘进系统(控制系统除外)结构原理全新、适用于各类地质情况、不同孔径施工的新机械。
附图说明:
下面举3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1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第2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第3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6是图3的C-C剖面图
图7是图3的D-D剖面图
1、上支架圈,2、下支架圈,3、斜支杆,4、动力轴,5、中心齿轮,6、行星齿轮,7、齿轮圈,8、托盘,9、行星孔,10、钻杆,11、钻头,12、转动齿轮,13、上平板,14、支架杆,15、主动齿轮,16、被动齿轮,17、十字形传动结,18、万向结,19间歇锤,20、压缩空气口,21、排碴口,22、歇动凸块,23、约束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平,未经张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4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