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SK水稻壮秧剂无效
申请号: | 02109441.1 | 申请日: | 200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百成;王忠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沃必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绥化市广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1520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sk 水稻 壮秧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壮秧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栽培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其中,水稻栽培面积有2600多万亩,水稻主要采用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而在旱育苗中应用的水稻壮秧剂存在着应用效果上的不足。现有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水稻壮秧剂,主要由单一农药敌黄粉剂和常量元素N、P、K组成,是药和肥的混合物,其抗菌作用差,有局限性,肥力和酸性不足。主要表现在:苗床土壤酸度不够,满足不了稻苗生理酸性的需要,育出的秧苗抗立枯病、青枯病害效果不明显,秧苗脱肥现象严重,根系发育不健壮,秧苗整体素质低下,插秧后缓苗时间长,丰产性能差。总体看,所使用的产品育出的秧苗素质和丰产性能都适应不了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增肥作用,又有调酸和防病效果于一身的新型水稻壮秧剂,可在水稻旱育苗中,育出秧龄大、素质好、丰产性能强的水稻苗。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DSK水稻壮秧剂是药肥混合复配制剂,有效成份是:药∶有机质∶肥=1∶7∶7。其中药的成份和重量百分比(以药总重为100%)是:3.3%福美双和甲霜灵复配制剂20%,陶土填加物80%组成;有机质由植物杆棵等废弃物组成,PH值为5.0-6.0;肥料的成份和重量百分比(以肥料总重为100%)是:常量元素N、P、K70%,中量元素S、Si、Ca20%,微量元素Zn、Fe10%,总有效养分含量≥20%。
本发明DSK水稻壮秧剂的配制方法是:
1、3.3%福美双和甲霜灵复配制剂以及陶土填加物复配—混合—称重—包装—成品;
2、PH值为5.0-6.0的有机质混配—称重—包装—成品;
3、肥料混配—合成—称重—包装—成品;
4、将三袋统一包装即为本发明DSK水稻壮秧剂。
本发明水稻壮秧剂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水稻壮秧剂,药、有机质和肥料分袋包装,使其各成份保持独有的特性和功能,现用现拌,使用方便;
2、由福美双、甲霜灵通过复配技术制成的复配制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效果好;
3、肥料除由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外,又加入中量元素,保证了秧苗对各种元素的平衡需要,育出秧苗素质好;
4、本发明旱育苗,可使苗床土壤保持较长时间的酸性,增强稻苗抗逆性,对防治苗期立枯病有特效,防治青枯病效果明显;
5、本发明生产工艺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线,使产品误差率控制在0.1-0.2%左右,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将3.3%福·甲霜灵复配制剂和陶土填加物包装成袋,代号为D,重量为1000克;应用吸附技术使由植物杆棵等废弃物组成的有机质具有一定酸性,PH值为5.0-6.0,将有机质包装成袋,代号为S,重量为7000克;将由常量元素N(硫酸铵中的氮)、P(过磷酸钙中的五氧化二磷)、K(硫酸钾、氯化钾中的氧化钾),中量元素S(二氧化硫)、Si(二氧化硅)、Ca(硫酸钙)以及微量元素Zn(硫酸锌中的锌)、Fe(硫酸亚铁中的铁)组成的肥料,(总有效养分含量≥20%)包装成袋,代号为K,重量为7000克,再将D、S、K三袋统一包装,总重量为15000克,即为本发明DSK水稻壮秧剂。
使用时将本产品包装袋内的D、S、K三小袋内容物倒出反复混拌均匀,掺拌到PH值为6.5以下的1立方米过筛旱田土中,混拌均匀后再次过筛,即成营养土,然后将此营养土摊平在苗床上(厚度2.5cm)育苗即可。
本发明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两地田间列区对比法三次重复试验,并通过生物统计结果证明:产品与对照产品比较抗立枯病、青枯病效果明显,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育出的秧苗高矮适中,弹性好,根多、根长,根系发达,秧苗素质均好于对照产品,插秧带蘖率高,返青快,丰产性能好,比对照产品育出的秧苗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
此外在黑龙江省五常、木兰、虎林、宁安等20个市县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方法是:采用田间大区对比法,分DSK处理区、对照处理区和空白处理区。调查方法:采用直观与记载统计和分析方法进行,示范试验结果是:用DSK水稻壮秧剂处理区最佳,表现在:秧苗高于对照处理区30厘米、叶龄多0.39片、地上部鲜重0.69克、根数多1.9根、根长长0.9厘米、根色为白色(对照区为红褐色)、茎粗0.16厘米,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效果好于对照处理区,平均防治效果达98%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沃必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沃必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9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回路模数混合电液控制的炉前成型机
- 下一篇:磁性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