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流量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02106475.X | 申请日: | 200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7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和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11/074 | 分类号: | F16K11/074;F16K3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昝美琪,顾红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流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流量控制阀,该电动流量控制阀切换冷却剂回路中的冷却剂的流动流路,并且调节冷却剂流量。
背景技术
在比如,热泵式的冷却剂回路中,装配有电动流量控制阀,该电动流量控制阀用于切换该冷却剂回路中的冷却剂的流动通路,并且调节各通路中的冷却剂流量。作为这样的控制阀,人们提出有下述类型,其包括比如,具有多个(比如,二个)阀口的平面状的阀座,以及与该阀座滑动接触的阀体。该阀体在与阀座接触的状态,绕与阀座的面相垂直的轴线旋转。通过该阀体的旋转,调节各阀口的开口程度。另外,通过止动部,将阀体的旋转范围限制在小于360度的角度范围内。
一根冷却剂流入管与上述控制阀连接。另外,冷却剂流出管分别与上述阀体连接。通过阀体的旋转,冷却剂的流动通路在从流入管,朝向其中一个流出管的第一通路,与从流入管,朝向另一流出管的第二通路之间切换,并且对第一和第二通路的冷却剂流量进行调节。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流量控制,最好尽可能地增加各阀口从全闭状态,转移到全开状态所需要的阀体的旋转范围。但是,在上述控制阀中,通过一个阀体,调节设置于一个阀座上的二个阀口的开口程度。由此,阀体的旋转范围的整个区域不能够用于其中一个阀口的开口程度的调节,难于高精度地对流量进行控制。
另外,由于象上述那样,通过一个阀体,对二个阀口的开口程度进行调节,故不能够分别单独地确定与各阀口相对应的冷却剂流量的变化特性曲线。因此,流量控制缺乏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流量控制阀,该电动流量控制阀可高精度地对流量进行控制,另外,流量控制的自由度优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电动流量控制阀中,在外壳的轴向两端,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机构和第二节流阀机构。各节流阀机构包括阀座和阀体,该阀座固定于外壳上,该阀体与该阀座面对。其中一个阀座具有用于将流体送入外壳内部的流入口。各阀座具有阀口,该阀口用于使送入到外壳内部的流体流出到外壳外部。各阀体按照在与相对应的阀座接触的状态,调节阀口的开口程度的方式旋转。在外壳的轴向中间部,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内部的转子。该转子位于第一节流阀机构的阀体和第二节流阀机构的阀体之间,并且按照使两个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两个阀体连接。上述旋转驱动机构使两个阀体旋转,以便通过相对应的阀体,调节通过各阀口的流体的流出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流量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2(a)为图1中的2a-2a线的剖视图;
图2(b)为沿图1中的2b-2b线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阀的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图4为表示节流阀机构的变换实例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节流阀机构的变换实例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节流阀机构的变换实例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图5和图6所示的节流阀机构的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图8为表示节流阀机构的变换实例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节流阀机构的变换实例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图8和图9所示的节流阀机构的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所示的电动流量控制阀装配于比如,热泵式的冷却剂回路(图中未示出)中。该控制阀包括圆筒外壳31,该圆筒外壳31的两端开口,第一阀座35和第二阀座36,该第一阀座35和第二阀座36以气密方式固定于该圆筒外壳31的两端。该圆筒外壳31由非磁性金属形成。围绕该圆筒外壳31,安装有电磁线圈32。电流通过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供给电磁线圈32。
各阀座35,36呈圆盘状。第一阀座35在与中心离开的位置,具有第一阀口37,该第一阀口37与圆筒外壳31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阀座36也在与其中心离开的位置,具有与圆筒外壳3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阀口39。第一流出管38固定于第一阀座35上,以便与第一阀口37连通。第二流出管40固定于第二阀座36,以便与第二阀口39连通。
第二阀座36在与中心离开的位置,具有流入口41,该流入口41与圆筒外壳31的内部空间连通。流入管42固定在第二阀座36上,以便与流入口41连通。
在上述各阀座35,36的内侧面的中心,形成轴孔57,58。轴34按照沿圆筒外壳31的轴线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该外壳31内部。通过使轴34的两端与两轴孔57,58嵌合,将轴34支承于两个阀座35,3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64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光学记录和再生系统的透镜
- 下一篇:电机驱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