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伤的润肤软膏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104404.X 申请日: 2002-03-12
公开(公告)号: CN1370584A 公开(公告)日: 2002-09-25
发明(设计)人: 李勤 申请(专利权)人: 李勤
主分类号: A61K35/78 分类号: A61K35/78;A61P1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14010 内蒙古***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烧伤 润肤 软膏
【说明书】:

通常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的高温所致的热烧伤。与电烧伤和化学烧伤不同的是,它是由热水、蒸气、火焰、激光、放射线等各种热力因子引起。热烧伤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局部病变可有不同层次的细胞,因蛋白质变性与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而后脱落或结痂;烧伤区及其邻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发生充血、渗出、血栓形成等变化。严重的是,烧伤面积较大、较深者,多易引发全身反应,除疼痛刺激外,并将导致血容量减少、红细胞丢失、机体能量不足及氮负平衡;若不及早纠正,进而会诱发并发症,如休克、败血症、脓毒症、急性肾衰、肺部感染等。

发明的目的:能够选用方便、快捷、可及时救急的保护烧伤区、防止外源性沾染、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局部感染与全身反应,防止并发症,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并尽量减少疤痕的药物,是医患者所企盼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经几代人的临床经验,治疗热烧伤的组方应具有解毒、提毒、去腐、清热、止痛、荣肌、生肤的功效;以及解表散邪、攻里泄热、清热解毒、排脓托毒的药理作用。从而起到保持创面湿润,有效的保护烧伤区不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已感染者也能在短时间内被清除;用药后很快止痛;缓解全身症状;预防并发症;创面愈合快,且很少留有疤痕的功效。

在制取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将中药材油浸、油炸的脂提法,而是分组采用现代的水提、醇提等浸提技术。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多为水溶性,其次为醇溶性,而脂溶性的相对较少。仅用脂提法而且油温高达200℃-400℃,会使一些有效成分被分解、破坏,而失去作用;有的则被高温炭化而损耗;水溶性和醇溶性的药效成分难以浸提出来。现依据诸药材的药理与药性分组,分别浸提,而后混匀,从而可显著的增加有效成分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具体实施是:按处方称取药材并分组制备。其组方为每1000克软膏成品所需的重量(克):桅子60克、黄连60克、红花60克、生地46克、丹参50克、黄柏60克、芦荟20克、蜂胶适量。依据各药材的药理和药性分为四组制取:A组有桅子、红花、黄柏,先将各药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粗粉,称重、混匀、共浸泡于70%乙醇中;过滤,药渣另用;滤液蒸镏法回收乙醇;余下药液浓缩至稠膏状,备用。B组有黄连、生地、丹参,先将各药低温干澡后,粉碎成粗粉,称重、共浸泡于水中8小时,加入A组过滤后的药渣,混匀;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其药渣再浸泡于水中6小时,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稠膏状。C组为芦荟,称重后,粉碎成细粉,过120-140目筛,备用。D组为赋形剂蜂胶,在将A、B、C组备制品混合一起,搅拌均匀后,加温65℃-70℃,趁热把蜂胶投入,溶化搅拌均匀后,即得成品(见附图1)。

使用方法:患者就诊时,无须先行消毒处理,直接将本软膏涂布于热烧伤创面上,暴露疗法进行。按病种和病情,每日涂布4-6次,至止痊愈。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1、申利辉,男,28岁,包钢原料处矿石车间电工,1995年5月8日电灼伤。创面20%以上,头发、脸部、颈部烧焦,耳部萎缩,右手炭化状、深III度。涂布本软膏15分钟止痛,10天头发长出来,12天耳部复原,20天左右手部恢复,未留疤痕。

2、冯云,男,36岁,包钢白云矿职工,1995年6月26日左腿被摩托车排气筒热烧伤,创面20%以上,局部III度,腿面骨显露,并已感染。经涂布本软膏后10天左右愈合。

3、张庆,男,30岁,包钢原料处电车班工人,1993年7月2日,洗澡时冷水突然停止,被热硬气喷在身体右侧,从胸至腿烧伤面积在20%以上,经涂用本软膏,15分钟止痛,15天痊愈,未留疤痕。

本发明的效果:由于组方合理,制法独特,疗效确切,使本软膏涂布后可保持创面湿润,起到湿敷的作用;能有效的防预与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用药后15-20分钟即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利于长肌生肤,缓解全身症状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且愈后极少留有疤痕。

经几代人临床治疗500余例热烧伤患者的验证:

按手掌法估计面积,以及热力损伤组织层次的分级,对创面20%以内,I度及浅II度热烧伤患者,无需其它辅助治疗,创面极少感染,肌肤恢复正常,且不留疤痕,经10-15天治疗即可痊愈,治愈97%,总有效率为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勤,未经李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4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