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肝胆结石及胆囊炎的中药利胆涤石剂无效
申请号: | 02103680.2 | 申请日: | 200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寇沈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波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肝胆 结石 胆囊炎 中药 利胆涤石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体结石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饮食中含有大量无机盐类,如钙、钠、钾等,特别是钙。当钙进入人体后与某些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结合会形成不溶性沉淀物。这些少量沉淀物在健康人身体内,可通过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但是,当人们的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功能减弱或有疾病时,排出这些无机盐的功能也相应减弱,从而使这些少量沉淀物不能完全排出体外而沉积在肾、尿道或膀胱以及肝、胆中并逐渐增大而形成结石。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因结石形成后堵塞结石所在的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位置,造成这些脏器位置的不通畅而导致疼痛。特别是由于结石的大小、形状不一,形状尖锐且尺寸较大的结石,因所在部位的变动或结石本身的移动,使结石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同时,结石在病人体内长期存在,就会反复、经常性的刺激所在位置,造成病人的极大痛苦。
目前,在治疗结石疾病方面,西医除采用超声波等技术粉碎结石或对患者施用外科手术外,尚无有效的药物可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中药已有各种排石药物问世,这些药物都是力求不经外科手术通过服药,从人体内部将结石排除出去。但是,已有的药物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的药物对排除结石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有的疗效虽然较好,但需要服用较长时间的药物,疗程较长。这样,使病人经济负担加重,并且在较长时间内仍然要忍受巨大痛苦。因此,广大结石病人仍然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免除外科手外,又能有效排除体内结石,且价格低廉的排石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比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
金钱草 30-100 茵陈 30-100 柴胡 10-50
连翘 10-30 郁金 10-30 姜黄 10-30
香附 10-30 枳实 10-30 黄芩 10-30
木香 10-30 大黄 5-20 青皮 5-20
陈皮 5-20
上述中药优选的配比是:
金钱草 50-80 茵陈 50-80 柴胡 20-30
连翘 20-25 郁金 20-25 姜黄 20-25
香附 20-25 枳实 20-25 黄芩 20-25
木香 20-25 大黄 10-15 青皮 10-15
陈皮 10-15
本发明药物可以按照常规的制剂工艺制备成常用临床制剂,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
本发明药物散剂的制备工艺是将以上原料药按照所述比例粉碎成粉末,即可。这种中药剂型,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粗药末,固定格式规范化分装成生药煮散,患者自煎汤饮。从而提高了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的析出,节约中药资源。本发明药物组方科学,配伍简练。胆石症患者服药后1-3小时即产生排石反应,有的当天即开始排石。
本发明药物除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的作用外,加强了疏泄通降的作用,为结石排除扫清路障,加大柴胡剂量。方中选用姜黄,借助其活血化瘀破血行气的功效分解包裹在胆石中的粘液物质,使结石由大块疏松成数小块,便于通过胆道。
本发明药物的优点是排石快,并且能够排出大结石。
典型病例:
例1
何老太,胆囊结石3.5×1.7厘米,胆总管结石多发,B超1.7厘米。共服8剂药,先后排除2.5厘米1枚,1.0厘米3枚。
例2
阎女士,胆囊充满型结石5.2厘米,服10剂药排除0.7厘米结石41枚。
例3
杨老太,曾2次手术取石,又第三次再生结石,肝左右叶胆管多发结石,首服4剂药排除2厘米结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按照下述比例选取原料药:
金钱草 60克 茵陈 60克 柴胡 25克
连翘 20克 郁金 20克 姜黄 20克
香附 2克 枳实 20克 黄芩 20克
木香 20克 大黄 10克 青皮 10克
陈皮 10克
将上述药物烘干,粉碎成粉末,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波,未经李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