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币送出组件有效
申请号: | 02102398.0 | 申请日: | 200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74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安部宽;梅田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7F1/00 | 分类号: | G07F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顾红霞,朱登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送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储存零散硬币的漏币斗的硬币送出装置,具体地说,涉及对硬币选择器的防卡币装置的改进,上述硬币选择器用于从漏币斗送出单个的硬币。
背景技术
硬币送出装置在ARCADES、游乐场、零钱送出机、售货机等中广泛使用。在这些设备中,大量存储硬币、奖牌、金属代币等,并且有选择地从储存装置中取出、计数并送出给使用者。
已知多种具有漏币斗的硬币送出器的例子。例如在美国专利No.6,193,599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6-56861(1994)中公开了这类装置。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6-56861(1994)中,如图11所示,矩形结构的币盒连接到圆柱形的下盒部,下盒部具有安装在币盒下部的硬币选择旋转盘。柔性或弹性的悬臂元件安装在币盒上部和下部之间的接口附近,并且水平地向旋转盘外部和上面延伸。
参见图11,漏币斗1具有安装在倾斜底板3上的币盒4,倾斜底板3又固定到支架2。币盒4具有形状为矩形的上边缘。旋转盘选择器5如虚线所示,其位于币盒4的下部的圆柱形部分内。悬臂杆7固定到币盒4的上部,在旋转盘上面。旋转选择盘5用于从储存在漏币斗1中的零散硬币中送出单个的硬币。如虚线所示,上矩形延长盒6被固定到币盒4的上部。当硬币储存在延长盒6中时,硬币可以部分地支撑在悬臂元件7上,从而减少在币盒4底部的压力。悬臂元件7具有弹簧,弹簧能够根据硬币的重量而改变位置。
最好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更经济的方式,在硬币送出装置中储存零散硬币并且从漏币口送出零散硬币,使得将卡币现象减少到最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币送出装置,具有:硬币储存单元,例如漏币斗;和硬币选择器单元,用于从硬币储存单元中取出硬币。支撑元件,例如防过载挡杆,支撑在整个硬币选择器单元上。支撑元件可以是相当硬的并且安装成能够在储存单元内做预定的垂直运动。支撑元件能够在沿漏币斗的侧壁竖直定向的长槽内做周期运动。另外,第二支撑元件或防过载挡杆能够同样安装在硬币储存单元中。
硬币选择单元可以包括:在其上具有合适孔径或结构的旋转盘,上述旋转盘协助选择并分离单个供送出的硬币,其被安装在硬币储存单元的底部以接收用于重力作用而落下的零散硬币。旋转螺旋形单元能够在硬币选择器单元上延伸并且能够包括竖直延伸的轴,上述轴直接连接到硬币选择器单元,与硬币选择器单元一起旋转,并且螺旋形线圈元件可以使金属或塑料的类似于弹簧的元件,其样竖直延伸轴的长度延伸。例如,竖直延伸轴可以定位在各个支撑元件之间,各个支撑元件在硬币储存单元的侧壁上做周期性的竖直运动,并且它们之间相隔大约来自旋转螺旋形单元的硬币或金属代用币的一半直径。支撑元件可以包括周期性地在硬币储存单元侧壁内运动的杆和能够绕杆旋转的套管。如果在硬币送出装置的维护过程中发现提供防卡币功能的部件损坏,能够容易地替换。
附图说明
结合下面的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得部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Y-Y平面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X-X平面的剖视图;
图5是分解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是平面图;
图8是沿图7中的V-V平面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的W-W平面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漏币斗的部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利用本发明,并且描述了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是,尽管在此将本发明的一般原理具体限定为具有防卡币功能的硬币送出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做出各种修改。
本发明旨在减少在硬币储存单元中卡币或堵币的可能性,上述硬币储存单元包括例如用于从安装在盒底部的硬币选择器单元送出硬币的漏币斗。因此,当在币盒内存储有大量零散硬币时,本发明设计成减少卡币的可能性,当卡币时,硬币送出设备需要停止工作并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来取出所卡的硬币,以消除卡币现象。
在本发明中,术语“硬币”用于是一个上位概念,不仅包括具有货币价值的金属硬币,而且包括能够零散储存并单个送出给使用者的奖牌、金属代币、奖章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旭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2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