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方向输入装置及采用该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1803010.6 | 申请日: | 2001-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浩人;山本保;泽田昌树;西小野博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25/04 | 分类号: | H01H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方 输入 装置 采用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信息终端、游戏机及遥控器等各种电子设备输入操作使用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及采用该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这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已经有采用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5180号公报所述的多方向操作开关。参照图27~29说明上述多方向操作开关的结构与动作。
图27为上述多方向操作开关的剖面图,图28为该多方向操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在该图中,绝缘树脂制的箱形外壳1在中心位置装有弹性金属薄片制的拱形动触点2。在箱形外壳1的内部底面,在端部设置互相导通的4个外侧静触点3,在外侧静触点3的内侧,设置各自独立的多个(在图示情况下为4个)内侧静触点4(4A~4D),等间隔地配置这多个内侧静触点并且配置在与拱形动触点2的中心相距等距离的位置上。在外侧静触点3上放置拱形动触点2的外周边缘部。与各静触点导通的输出端(未图示)引出到外面,箱形外壳1的上表面开口部分用盖板5覆盖。操作体6由轴6A及在其下端一体形成的凸缘6B构成。轴6A从盖板5的中心通孔5A穿出,在前端安装旋钮8。凸缘6B与外壳1的内壁1A相嵌并且装在外壳1内,以使其不旋转,但能够倾斜。与前述4个内侧静触点4分别对应的凸缘6B下表面的4个压下体7(7A-7D,但是7D未图示)与拱形动触点2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这样凸缘6B的上表面与盖板5的背面压紧,操作体6保持垂直竖立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多方向开关中,若如图29的剖面图中的箭头所示,将旋钮8的左侧上表面向下方按下,则操作体6从图27所示的垂直竖立位置以凸缘6B的右侧上表面为支点向左侧倾斜,压下体7A将拱形动触点2压下并使部分弹性反转,使拱形动触点2与下体7A对应的内侧静触点4A接触,将外侧静触点3与内侧静触点4A之间短路,并处于ON(导通)状态,将该电信号通过输出端向外部输出。若除去施加在旋钮8的压下力时,则利用拱形动触点2的弹性恢复力,操作体6恢复到原来的垂直竖立位置,在外侧静触点3与内侧静触点4A之间也恢复到OFF(截止)状态。
在使用该多方向操作开关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微型计算机等运算装置根据告知外侧静触点3与4个内侧静触点4的哪一个导通的上述电信号而来识别操作体6的倾斜方向,发出表示操作体6的倾斜方向即输入方向的信号。
在上述以往的多方向操作开关中,能够输入的方向的数即输入方向的分辨率,由拱形动触点2部分弹性反转后能够接触的内侧静触点4的个数来决定。对于近年来小型化的电子设备能够使用的大小,为了使得多方向操作开关进行稳定动作,很难使内侧静触点4的个数多于4。因而,考虑到相邻两个内侧静触点为ON状态时,认为其输入方向是其中间方向,这样能够输入的方向个数最多能够为8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近年来小型化的电子设备能够使用的大小、而且能够输入的方向数量多即输入方向的分辨率高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及采用该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输入用电子部件。
输入用电子部件具有:在秉性绝缘基板的下表面形成的规定宽度圆环形、具有分别与内周及外周的整个圆周导通的2个引出部的上部电阻层;与上部电阻层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相对、配置在平面基板上形成圆环状的有规定引出部的下部导电体层;以及放置在秉性绝缘基板上的弹性驱动体,弹性驱动体在下表面具有相对于上部电阻层的背面隔开规定间隔相对的圆片状弹性按压部,在上表面具有与上盖圆孔配合的能够转动球状体及球状体中央的驱动用把手,若弹性驱动体倾斜,则弹性按压部使柔性绝缘基板的一部分向下方弯曲,使倾斜方向的上部电阻层与下部导体层部分接触。
在这样的状态下,弹性驱动体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能够根据上部电阻层与下部导体层的引出部的信息以高分辨率进行识别。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除了能够提高弹性驱动体倾斜方向即输入方向的分辨率,由于还能够根据弹性驱动体的倾斜角度来区别输入方向,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2为同上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同上说明构成的示意图。
图4为同上说明弹性驱动体在倾斜时的动作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5为同上说明弹性驱动作倾斜方向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3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