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803000.9 | 申请日: | 200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横川佳浩;小林孝次;山村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主分类号: | C07C51/373 | 分类号: | C07C51/373;C07C59/90;C07C67/31;C07C69/7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立志,孟凡宏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酮醇 不饱和 脂肪酸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方法,特别是可以改善在酮的β位上具有双键的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收率。
背景技术
已知乙酮醇脂肪酸类具有各种作用,近年,公开了某种乙酮醇脂肪酸类具有诱导形成花芽作用(特开平9-295908号公报、特开平11-29410号公报)。
对于乙酮醇脂肪酸类的有效的制造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
可是,如下述的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1)那样在酮基的β位上具有双键时,用有机合成的方法有效地合成目前还存在着困难。
作为α-乙酮醇的合成方法,例如,一般认为是下述反应式I~III所示的方法。
反应式I
反应式I是通过在碘化钐存在下缩合酰氯(10)和醛(11)得到α-乙酮醇(12)(Tetrahedron Letters,Vol.33,No.19,2621-2624(1992),Tetrahedron Letters,Vol.35,No.11,1723-1726(1994))。可是,在反应式I中,生成物是复杂的混合物,即使通过精制也不过以低收率得到双键的转移体(13),不能分离出作为目的的α-乙酮醇(12)。
反应式II
另外,反应式II是通过用正丁基锂等的烷基锂将二噻烷体(14)锂化(リチオイヒレ),再使其与醛(11)缩合作成化合物(15),将化合物(15)的二硫部分变换成羰基,得到α-乙酮醇体(12)(J.Org.Chem.,Vol.33,No.1,298-300(1968),J.C.S.Chem.Comm.,100-101(1979)。可是,此时生成物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不能分离目的物。
反应式III
反应式III是通过使用比二噻烷体阴离子稳定存在的甲硫甲基对甲苯磺化体(16)与反应式II相同地与醛(11)反应,将得到的化合物(17)的硫甲基磺化部分变换成羰基,得到α-乙酮醇(12)(Tetrahedron Letters,Vol.27,No.31,3665-3668(1986),Tetrahedron Letters,Vol.24,No.51,5761-5762(1983))。在此方法中,虽然可以分离化合物(17),但是其收率非常低,低到20%或小于20%,且在接着向酮体的变换反应中生成物成为复杂的混合物,精制非常困难。
因此,在酮的β位上具有双键时,推测可能由于容易引起双键转移,而使形成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的骨架的反应的收率非常低,其成为问题的关键,所以高收率得到作为目的的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酮的β位上具有双键的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效合成方法。
本发明者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锐意地研究结果发现,通过1取代乙炔和环氧体进行反应,可容易且高效地形成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骨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的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下述反应式1,使1取代乙炔(2)和环氧体(3)进行反应,合成化合物(4),从化合物(4)合成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1)。
反应式1式中,R1是C1-18烷基或者在任意的位置具有1~5个双键或三键的C2-18脂肪族烃基、
R2是羟基的保护基、
R3是羧基的保护基、
R与R1相同,或者,R1含有三键时,是该三键变换成双键的脂肪族烃基。
A是C1-18的亚烷基。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如下述反应式(2),化合物(4)还原成化合物(5),化合物(5)的羟基氧化成化合物(6),脱保护化合物(6)的R2及R3以形成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1)。
反应式2式中,R1、R2、R3、R、A是与反应式1的定义相同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按下述反应式(3),还原化合物(4)以形成化合物(5),脱保护化合物(5)的R3以形成化合物(7),氧化化合物(7)的羟基以形成化合物(8),脱保护化合物(8)的R2以形成α-乙酮醇不饱和脂肪酸(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资生堂,未经株式会社资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3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