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801293.0 | 申请日: | 200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上杉充;平松胜彦;宫和行;加藤修;相泽纯一;上丰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29/08;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邵亚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组成的数据传输系统以及这些装置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披露于特许第1647396号公报(日本专利)。
图1表示现有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由发送端装置10和接收端装置60构成。
发送端装置10包括缓冲器11、发送帧形成部12、调制部13、发送无线部14、天线15、天线共用部16、接收无线部17、解调部18、以及分离部19。
接收端装置60包括天线61、天线共用部62、接收无线部63、解调部64、数据保持部65、差错检测部66、发送帧形成部67、调制部68、以及发送无线部69。
在这样的结构中,首先在发送端装置10中,将发送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1中,该存储的发送数据由发送帧形成部12形成帧,该发送帧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13。
发送帧信号在调制部13实施了调制处理后,由发送无线部14实施上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处理,经天线共用部16后从天线15被无线发送。
接着,在接收端装置60中,天线61接收到的信号经天线共用部62被输出到接收无线部63,在那里实施下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处理,由此获得的接收信号被输出到解调部64。
解调部64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该解调过的接收数据被保持在数据保持部65中,并被输出到差错检测部66。差错检测部66进行该接收数据的差错检测。其结果,在有差错的情况下,从差错检测部66向发送帧形成部67输出请求再发的信号(以下称为‘NACK信号’)。
发送帧形成部67将NACK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来形成帧,该发送帧信号被输出到调制部68。调制部68对该发送帧信号进行调制,在由发送无线部69实施了规定的无线处理后,经天线共用部62从天线61被无线发送。
该发送信号被发送端装置10的天线15接收,经天线共用部16被输出到接收无线部17,在那里实施了规定的无线处理后由解调部18进行解调,由分离部19分离成接收数据和NACK信号。接收数据被输出到未图示的后级的接收处理电路,而NACK信号被输出到缓冲器11,由此,从缓冲器11再发上次发送的数据。
该再发数据由接收端装置60与上述同样地被接收,数据保持部65将其与上次的接收数据进行合成来保持。该保持的合成数据由差错检测部66进行差错检测。
其结果,如上所述,如果检测出差错,则将NACK信号输出到发送帧形成部67。另一方面,如果未检测出差错,则发送端装置10将要求发送下个数据的发送请求信号(以下称为‘ACK信号’)输出到发送帧形成部67。
于是,在获得ACK信号前一直重复进行上述一连串的操作。在获得了ACK信号的情况下,数据保持部65的数据成为接收数据,被输出到未图示的后级的接收处理电路。该输出后,从数据保持部65中消去该接收数据。
输入了ACK信号的发送帧形成部67将ACK信号与发送数据进行复用来形成帧。如上所述,该发送帧信号被发送到发送端装置10。
发送端装置10接收到的ACK信号被输出到缓冲器11,在缓冲器11中,获得了该ACK信号的数据被消去。然后,开始下个数据的发送。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在接收端装置进行接收数据的差错检测,在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对发送端装置进行再发请求,按照该请求重复进行再发相同数据的操作,最终在接收端装置没有数据差错。
但是,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仅简单地重复进行按照来自接收端的再发请求由发送端进行再发的操作,直至在接收端没有数据差错,所以在再发数据不适当的情况下,再发次数增多,存在传输效率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减少发送接收间的数据再发次数,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该目的如下实现:如果接收数据可以合成,合成结果达到规定品质,那么着眼于可以对接收数据进行解调,检测解调所需的容量,再发时进行调度,以解调所需的容量来再发数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1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密封高温球面轴承
- 下一篇: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