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瓣膜式抽、排液器无效
申请号: | 01280010.4 | 申请日: | 200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0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志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瓣膜 排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已往在临床上是用普通注射器抽出胸、腹腔积液,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需助手协助完成;2.抽、排液过程十分烦琐,抽液时要助手打开夹在连接穿刺针与注射器之间胶管上的血管钳,排出抽入注射器中的液体时,又要令助手用血管钳将胶管夹紧,以便拔下注射器,这样周而复始数10次,空气极易进入胸(腹)腔,造成感染;3.注射中的液体要排到置于地面上的容器中,经常溅洒于地面,这样,如结核性胸水中的结核菌,便在空气中传播,感染人群;4.穿刺针、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如消毒不严密,便可造成医源性的传染病交叉感染,如结核病、乙肝、艾滋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杜绝交叉感染的,可一次性使用的瓣膜式抽、排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由一个穿刺针,一个注射器,一个注射器芯杆,一个直径略小于注射器内径的游离膜片,一个固定支架,一个单向阀和一个引流袋组成。穿刺针与注射器前部开口相连,注射器顶部平,开口在中心。在注射器(1)内部顶端,置一游离的可前后移动的膜片(2),该膜片优选是圆形的,膜片后固定一支架(3),该支架优选圆形多孔支架或米字型支架,支架与注射器顶部有一适当间隙,可使膜片前、后移动,又不致翻转,该膜片可控制液体流向。芯杆(5)中置一根导管(4),导管后端连一控制液体流向的单向阀(7)。该注射器芯杆(5)可以是横截面为“+”、“米”型,也可以是中空圆桶状。该单向阀是由前后两半,两个状似漏斗的圆桶镶钳组成(9、10)。阀的前半部(9)底部平直,内置一游离膜片(11),膜片直径略小于圆桶内径,阀的后半部(10)底部微凹,其内固定一支架(12),该支架亦优选为多孔型或米字型,前半圆桶的外径等于后半圆桶的内径,前、后半镶钳后,支架与前半顶部之间有一极小间隙,活动空隙优选仅为1-2毫米,膜片可在其间前、后移动,又不致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无需助手,术者一人便可独立完成;2.为无毒塑料制品,一次性使用,杜绝了传染病的交叉感染;3.抽、排液是在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中连续进行,无需反复数10次拔下注射器,既避免了胸、腹腔的感染,又杜绝了致病菌(如结核菌)在空气中传播。4.操作简单:向后抽拉芯杆,注射器内形成负压使注射器内顶端膜片后移,注射器前端开口开通,同时单向阀内膜片前移,封闭单向阀前部开口,持续向后抽拉芯杆,负压不断增加,胸(腹)水便源源不断流入注射器内。待抽满后,向前推进芯杆,注射器内液压增加,使注射器顶端膜片前移,封闭注射器前部开口,液体便经芯杆中导管流向单向阀,冲开膜片,经多孔型(或米字型)固定支架流出,进入引流袋,周而复始,完成胸(腹)腔抽液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结合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 A是单向阀前半部及膜片示意图。
B是单向阀后半部及支架示意图。
C是单向阀前半部和后半部对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开口在芯杆(5)顶端,走行在芯杆中,并穿过芯杆圆柄(6)的导管(4)与单向阀前半开口相连接,单向阀后半开口与引流袋相连,见图(1)。
实施例二:导管(4)还可以穿过芯杆末端的扇型板块(13)与单向阀连接,见图(3)。
实施例三:注射器芯杆(5)可以是中空圆桶状(14),导管(4)走行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志,未经王永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80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供电型气体焊割机
- 下一篇:钢管端口加工浮动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