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无效
申请号: | 01271337.6 | 申请日: | 200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14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福;严岳清;曾子生;杨海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51811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具体地说是对锂离子电池具有过充、过放的二次保护功能的电路。
背景技术
可充电的二次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驱动电源已广泛应用,但由于电池本身的特点,过充、过放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爆炸,危及人身安全,尤其对于锂离子电池,因电池内部含有有机溶剂,其承受的过充电能力较小,在应用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器械时通常会设置有一次保护电路,但是当一次保护电路中保护的集成电路或场效应管损坏时还会造成电池过充而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是将二次保护电路代替一次保护电路,以便提高电池的过充、过放性能,防止或降低电池过充而发生爆炸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具有对电池过充、过放的二次保护功能,包括两组场效应管(简写为MOS)u3、u4和两组集成电路(简写为IC)u1、u2,u3、u4与电池串联连接组成保护电路回路,u1的过充控制端(简写为CO)与u3中之一的场效应管连接,u1的过放控制端(简写为DO)与u3中之二的场效应管连接,从而组成保护电路的一次保护部分,u2的CO端与u4组成二次保护部分;当一次保护部分能正常工作时,二次保护部分的u4处于导通状态,过充、过放、过电流的保护均由一次保护的u1及u3来执行;当u1或u3失效而不能正常工作时,电池继续充电超过一次保护上限达到二次保护上限,u4断开从而起到二次保护作用;
上述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的u2与u1所检测的上限电压优选遵循不等式:VCU2≥VCU1+100mv,其中,VCU2:二次保护上限电压、VCU1:一次保护上限电压;
上述的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的u4进一步包括两个以并联连接的场效应管。
本实用新型的可充电池的保护电路的设计,考虑了一次保护IC及场效应管失效的情况,且价格相对于用SCP的双重保护电路成本大大降低,而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实际应用中防止或降低电池过充而发生爆炸危险,得到客户的好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保护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保护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主题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图1所示,该保护电路包括两组集成电路和两组场效应管,其中:
U1、U2为保护集成电路IC,其作用是检测、逻辑判断、控制;
U3、U4为场效应管MOS,其作用是受保护IC控制来将充电或放电回路导通或断开;
R1、C1,R2、C2各组成一对RC滤波器,以防保护IC受干扰误动作;
R1、R2可在充电电压过高时或充电器接反时起到限流作用。
PTC用来感知电池包内的温度及充放电回路中的电流来判断是否应将回路断开。
P+、P-:为安装了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电池包的充电器或负载的连接端;
B+、B-:为电芯的正负极;
在保护IC U1及U2中,VDD、VSS分别为保护IC电源的输入端及电芯电压的检测端,CO、DO分别为保护IC的过充控制端和过放控制端,VM为保护IC的过电流检测端;
在场效应管U3及U4中,此场效应管内封装了两个完全相同但相互独立的场效应管,可通过外部引线使它们串联或并联,其中D为场效应管的漏极,S为场效应管的源极,G为场效应管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1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车训练器
- 下一篇:运动器材的多选择电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