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确定头颅穿刺点的立体定位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269950.0 申请日: 2001-12-31
公开(公告)号: CN2528401Y 公开(公告)日: 2003-01-01
发明(设计)人: 李娜;于兰;张遇;穆雪梅;郝志;赵新春 申请(专利权)人: 李娜;于兰;张遇;穆雪梅;郝志;赵新春
主分类号: A61B19/00 分类号: A61B19/00
代理公司: 天津德赛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里歌
地址: 300060 天津市河***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确定 头颅 穿刺 立体 定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确定头颅穿刺点的立体定位架。

背景技术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在基底节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相当高。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46.7%,开颅手术脑组织创伤大,水肿严重,死亡率高达38~50%。随着CT技术的普及,人们积极寻找疗效高、创伤小的新方法。1978年Backland首次提出立体定向清除颅内血肿,其死亡率降至13%。然而,手术成败关键在于准确定位穿刺点及穿刺方向。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展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常用CT片测量穿刺定位法:病人剃头后标出失状中线、-2-眶耳线(OM线),确定血肿最大的CT层面距OM线的距离,经此处在病人颅表面划出与OM线平行的层面线,经此层面测量额部头皮到血肿中心的垂直距离(用直角尺测量,直角尺测量一臂必须与失状中线平行),按CT比例尺算出厘米数,在尺上测出后与层面线交点即为穿刺点,从穿刺点头皮到血肿中心的垂直距离,按CT比例尺算出的厘米数即为应选用穿刺针的长度。由于CT片上的OM线不标准,经多次计算标出的穿刺点误差很大,穿刺方向会大大偏离血肿中心,严重损伤脑组织,增加出血量,造成手术失败。

一种立体定向仪进行穿刺点定位,其定位准确性较高,但它对CT机性能要求很高,即对病灶进行扫描的间隔是0.1mm,否则立体成像不清楚,直接影响定位点的准确及手术效果。还存在操作复杂,时间长,患者因此接受了大量放射线照射,有可能延误了危重病人的抢救以及价格高,不易普遍使用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确定头颅穿刺点准确性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测量定位准确、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确定头颅穿刺点的立体定位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横尺的两侧端垂直连接有侧尺,各侧尺内侧设有挂接于耳朵的吊钩,各侧尺外侧设有横向的滑架和该滑架滑动支撑的竖尺,侧尺与竖尺两尺边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横尺与侧尺由铰链连接。

所述的横尺,其底边等分点设有鼻骨凹窝。

所述的各侧尺内侧的吊钩是柔韧性吊钩,且位置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定位架的横尺、侧尺和竖尺分别是三维立体定位的X、Y、Z轴,由CT机扫描测出血肿中心的三维数据,可方便、准确、直观的通过本立体定位架显示并在头颅表面标出血肿穿刺点及穿刺深度。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横尺,2鼻骨凹窝,3铰链,4侧尺,5滑架,6竖尺,7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横尺1的两侧端由铰链3垂直连接有位于其两侧的侧尺4,横尺底边等分点设有鼻骨凹窝2。各侧尺内侧对称设有挂接于耳朵的柔韧性吊钩7,各侧尺外侧设有横向的滑架5和该滑架滑动支撑的竖尺6,侧尺与竖尺两尺边相垂直。

本实施例的各尺及滑架的材料是有机玻璃。吊钩采用橡塑材料。本实用新型基本操作方法是:先将定位架戴在病人头上,头架侧尺上缘与CT机琐定的OM基准线(眶耳线)相平行,CT横断面扫描从OM基准线开始,此层面为OM层面。在OM层面上,两侧外耳道连线为X轴,前后正中连线为Y轴,设两线垂直相交点为O点,CT扫描平行于OM平面,每间隔1cm逐层向上扫描,上升的垂直高度为Z轴,Z轴过O点垂直于OM平面,通过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相交于一点,即可在头颅上确定一个点。头颅在CT扫描时保持静止,所以各层面X、Y轴位置相同。扫描到血肿中心层面时,此层面距OM平面的垂直高度为Z轴的坐标值,通过CT机精确测量出病变中心在X、Y轴上的坐标值,通过侧尺标出Y轴的坐标值,移动竖尺到此数值上,竖尺与侧尺的两个坐标值相交的点,即可定为病变在头皮上的穿刺点。取横尺在X轴的坐标值作为穿刺深度,在穿刺点上沿着与X轴平行的方向穿刺。使用本定位架对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引流术。术后用CT检查对穿刺部位、方向及血肿清除率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肿的清除率明显提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穿刺的准确度比较,误差<5mm,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经统计死亡率降至9%。该技术达到了立体定向仪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及其效果,准确确定了血肿穿刺位置、方向及深度,加快了血肿吸收时间,减轻了脑水肿,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该立体定位架设计科学、合理、规范,该头架结构设计新颖、独特,在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相比拟。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克服了立体定向仪成本昂贵,对CT机性能要求高的缺点,减少了患者受放射线照射的时间及经济负担,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技术还适用于颅内不同部位的血肿引流术,便于推广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娜;于兰;张遇;穆雪梅;郝志;赵新春,未经李娜;于兰;张遇;穆雪梅;郝志;赵新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9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