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内置泵的发动机预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9622.6 | 申请日: | 200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5141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于杲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杲昱 |
主分类号: | F02N17/06 | 分类号: | F02N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发动机 预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预热装置。
通常的带有循环泵的发动机预热器由相对独立的三部分组成:加热腔、泵和电机。此三部分一般是沿电机轴的方向排列的,如ZL99223027.6、ZL98240295.3。此类装置的缺点是电机轴方向的长度比较长,装置的体积比较大,在机动车上安装比较困难。当采用机械密封对电机轴进行密封时,还会出现冷却液泄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内置泵的发动机预热装置。它的体积比现有的同类装置要小得多,能更简便地安装在机动车上,同时还要解决冷却液泄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装置包括加热腔、叶轮、定子、定子线圈、转子、转子壳、电热元件、电机轴等。其中,加热腔是一个封闭的腔,加热腔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腔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发动机冷却液相通,转子为永磁材料,转子在转子壳内,转子装在电机轴上,电机轴装在转子壳和轴架上。转子壳内腔与加热腔相通,加热腔内的冷却液可以流进转子壳内腔内。电热元件在加热腔内,叶轮装在电机轴上,叶轮在加热腔内正对进水口并与加热腔内壁形成一离心泵结构。当转子在定子和定子线圈的驱动下转动时,转子通过电机轴带动叶轮一起转动,将发动机冷却液由进水口抽进加热腔,发动机冷却液经电热元件加热后,由出水口排出加热腔,流回发动机,这是一个将发动机冷却液循环加热的过程。。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装置电机轴方向的长度可以做得很短,装置的体积也可缩小许多,能够非常方便地安装在机动车上。由于转子采用永磁材料,转子和电机轴密封在转子壳和加热腔内,转子可以在冷却液中转动,本装置在工作时,冷却液不会泄漏到装置的外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带内置泵的发动机预热装置及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电机部分的左视图。
图中,1、叶轮 2、电机轴 3、轴架 4、转子 5、定子
6、转子壳 7、定子线圈 8、出水口 9、电热元件
10、加热腔 11、加热腔壳体 12、进水口
在附图所示的带内置泵的发动机预热装置实施例中,输入电压AC220V,电热元件(9)为电热管,功率1200W,电机的额定功率15W,转子(4)为永磁材料。叶轮(1)装在电机轴(2)上。叶轮(1)正对进水口(12)并与加热腔(10)的部分内壁形成一离心泵结构。当转子(4)通过电机轴(2)带动叶轮(1)转动时,发动机冷却液被从进水口(12)吸进加热腔(10)内,在被加热腔(10)内的电热元件(9)加热后,由出水口(8)流回发动机。本实施例的出水口(8)在加热腔壳体(11)的上侧壁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出水口(8)也可在加热腔壳体(11)的其它地方,其出口方向不受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杲昱,未经于杲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9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教学椅
- 下一篇:三维摆动直流式燃烧器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