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无效
申请号: | 01267568.7 | 申请日: | 200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7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宝章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地址: | 30001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管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管线井。
背景技术
当今位于马路中间的各种地下管线井,多为红砖加水泥、砂浆现场砌制而成,施工时间较长,影响交通的畅通;上述管线井强度差,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尤其井口部分常有损坏现象;造成不应该发生的交通事故,及人身伤害事故。此外,现有的地下管线井没有防盗装置,常有丢失井盖的情况,不得不重复维修、更换,给社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时间短,便于安装、使用,强度高及不易丢失的地下管线井。
本实用新型的地下管线井由井体和井盖构成,所述井体由下底座、上底座及井筒构成;下底座及上底座均为矩形体,下底座上部中间位置和上底座的下部中间位置各设置有半园孔形凹槽,凹槽的两端设置有子口,下底座的上面设置有金属环,上底座的底面与下底座金属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坑,上底座的上表面也设置有金属环,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园孔及子口,园孔与上底座设置的半园孔形凹槽相通;井筒为柱形,安装在上底座上,其内孔与上底座上设置的孔相连接,内壁靠近井口处设置有金属环,井筒的上端设置有金属井口;井盖的里面设置有1~2个金属环。
所述金属环为半园形,其数最好为二个,所述井筒为圆锥体或圆柱体,所述井筒内孔为圆锥形或圆柱形,所述井筒内壁上设置有金属支架,所述井筒侧壁设置有收水孔。
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污水井、自来水井、煤气井、地下电缆井等,且施工工期短,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与安装,强度高,并且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用途、制作不同规格的预制件。另外,因为采用铁链将井盖与井壁相连接,有利于防盗,必免了井盖的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下底座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下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下底座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上底座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上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上底座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井筒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井筒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井盖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地下管线井井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图中,下底座1及上底座5均为矩形体,下底座1上部中间位置和上底座5的下部中间位置各设置有半园孔形凹槽3和6,孔形凹槽3和6的两端设置有子口2和7,下底座1的上面对角的位置设置有二个金属环4,在安装下底座时,金属环4可以用于吊装。上底座5的上表面对角的位置也设置有两个金属环9,当安装上底座5时用于吊装。安放好下底座1后,将上底座5的底面与下底座金属环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两个凹坑8与下底座1上的金属环4对正,将金属环4送入凹坑8中使之起定位作用。上、下底座1 和5安装在一起后,上、下底座1和5中设置的半园孔形凹槽3和6构成一个园孔,该园孔与地下排污用的污水管或管线管相连接,接口密封。上底座5的上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园孔11及子口10,园孔11与上底座5的半园孔形凹槽6相通,即与上、下底座1和5组合的园孔相通。井筒13为圆锥体或圆柱体,井筒内孔19为圆锥形或圆柱形,井筒13安装在上底座5上,其内孔19与上底座5上设置的园孔11孔径相等且相连接,井筒13下部的外壁与子口10相接,接口密封。当此井为污水井时,井筒13的侧壁上设置有收水孔14,收水孔14处的井壁与井筒壁不完全断开,当需要时只要轻轻敲击,即可拿下来。井筒的上端设置有金属井口12;内壁靠近井口处设置有2个金属环16,当安装井筒时用于吊装;井筒内壁上设置有金属支架15,以便维修人员可以方便地进入井内进行维修工作。井盖17的里面设置有1~2个金属环18,当井体安装好后,可用铁链将井盖17与井筒13通过金属环16与18连接,可防止井盖被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宝章,未经赵宝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7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