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杆凸轮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5705.0 | 申请日: | 200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93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学全;王保民;张景学;张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21/12 | 分类号: | F16H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凸轮 减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专指一种连杆凸轮减速器。
在背景技术中,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独立的封闭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其中渐开线齿轮减速器在技术上最成熟,应用上最广泛,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啮合原理的关系,不论是硬齿面还是软齿面,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单级传动比小重合度有限(α=20°的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最大为1.98),因而影响了其减速效果和承载能力。摆线针轮减速器传动单级传动比大、重合度大(理论上有近半数的齿啮合)、啮合副为硬齿面,承载能力高,效率也可接受,应用越来越广。但摆线针轮减速器的结构刚性差,输出轴不宜承受较大的压轴力,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同时其承载能力又受到转臂轴承的限制,使啮合副的承载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八十年代出现的渐开线三环减速器,具有结构简单、刚性好等优点,但缺点是承载能力较小,效率低,温升大,不能持续使用。九十年代又出现了一种“同步带双曲柄环板式针摆减速器”,这种减速器是将转臂外移的两套摆线针轮机构呈180°配置而成,省去了输出机构,并采用了同步带将两套机构联系起来克服死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型“连杆凸轮减速器”,提出新的连杆一一凸轮组合机构的啮合传动原理和新的动力均载和啮合均载装置。具有承载能力高、传动效率高、输出轴刚度大、寿命长的特点,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包括:底座(11)上用轴承(10)以简支梁结构装配输入轴(9)和从动轴,其特征是:输入轴(9)和从动曲柄轴(4)位于输出轴(5)对应两侧,输入轴(9)和从动曲柄轴(4)分别装配固联于三组曲柄、偏心套(3)互成120°的平行四边形机构,输出轴(5)上的凸轮(1)与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杆(2)上的滚子套(8)啮合组成连杆凸轮减速器。
板形连杆(2)上沿圆孔周边均布Z2个带有滚子套(8)的销子(7),凸轮(1)外周均布Z1个相同的凸轮廓线,Z2=Z1+1,与输出轴(5)转向相反的输入轴(9)上和从动曲柄轴(4)上的曲柄、偏心套(3)通过轴承(10)连接连杆(2)。
上述三个板形连杆(2)之间的孔上装配平衡剪切弹簧(15),作为动力均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底座(11)上用轴承(10)以简支梁结构装配输入轴(9)和从动轴,其特征是:输入轴(9)和从动曲柄轴(4)位于输出轴(5)对应两侧,输入轴(9)和从动曲柄轴(4)分别装配固联于三组曲柄、偏心套(3)互成120°的平行四边形机构,输出轴(5)的节圆周上有三组滚子套(8)与三组平行四边形机构上的凸轮(1)的廓线相啮合,组成另一种连杆凸轮减速器。
板形凸轮(1)上的内孔有Z1个相同的凸轮廓线,三个互成120°的板形凸轮(1)通过轴承(10)和三组对应互成120°的曲柄、偏心套(3)连接,与输入轴(9)和从动曲柄轴(4)转向相同的输出轴(5)上用键连接推杆(2),推杆(2)上沿圆周均匀分布Z2个带有滚子套(8)的销子(7),Z2=Z1+1。
上述三个板形凸轮(1)之间的孔上装配平衡剪切弹簧(15),作为动力均载装置。
在底座(11)与输出轴(5)之间装配弹性轴承盒(6),作为啮合均载装置。
在底座(11)与输入轴(9)和从动曲柄轴(4)之间装配弹性轴承盒(6),作为啮合均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一、在结构设计上,新型减速器还采用了如下特殊结构:
(1)为了保证机构顺利通过死点,新型减速器中采用单电机驱动的三组互成120°配置的方案,不仅可以克服运动不确定现象,保证机构能顺利通过死点位置,而且还可以平衡一部分惯性力。
(2)新型减速器中,连杆均作圆平面运动,且尺寸和重量都比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力,结构中采用了三个连板之间装设剪切弹簧(15)的结构,使连板产生的惯性力因互错120°而互相抵消,无惯性力作用到有关轴承上。
(3)新型减速采用三组相同机构互错120°排列,且每一组机构又是多点啮合传动,存在着严重的过约速。为了补偿变形和制造误差,在输出轴支点上设置了弹性浮动均载环节(6)。
二、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工学院,未经陕西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5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架高地板可调式承重结构
- 下一篇:资料存取器卡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