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压式座便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61207.3 | 申请日: | 200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15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华敏 |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E03D5/04;E03D5/08 |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露晶 |
| 地址: | 264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压 式座便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压式座便器,属于卫生用具技术领域。
目前,市场上的座便器种类繁多,为了省水,人们发明了多种节水方式,如减小水箱体积、手动控水、利用中水或储存的洗刷用水冲便等,但节水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利用人体重量、通过弹簧作用及空气压力作用排放大、小便,真正省却冲便水的弹压式座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弹压式座便器,它具有底座桶,在底座桶内设漏斗形下内桶,其特点是,在底座桶上活动套装有压缩桶,压缩桶内设漏斗形上内桶,在上内桶、下内桶的漏斗口处分别设有上逆止阀、下逆止阀,上逆止阀、下逆止阀的下端分别设有钢丝套筒,钢丝套筒内装有弹簧,两钢丝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上、下内桶的桶壁上,在压缩桶的顶端与上内桶之间设有弹簧,在底座桶与压缩桶的桶壁间隙处设有密封圈。
在底座桶外还可以设有踏杆,踏杆的一端与底座桶连接,在踏杆上活动连接拉杆,拉杆通过螺栓与压缩桶活动连接。
工作原理:闲置时,上、下逆止阀由于其底端的弹簧作用分别顶在上内桶、下内桶的漏斗口处,当有人入厕坐下时,压缩桶下移,上内桶跟着下移,此时上内桶与下内桶之间的空腔缩小,空气压力增大,而空腔的四周是密封的,因此下逆止阀即被顶开下移,空腔内残存的污物在自身重力及空气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排入下水道,当空腔内的空气压力与外界压力相等时,下逆止阀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回到漏斗口处,此时人已坐下,可以继续入厕;当入厕完毕,起身时,压缩桶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移,带动上内桶上移,此时与上面情况刚好相反,上内桶与下内桶之间的空腔增大,空腔内压力减小,因此上逆止阀即被吸引下移,人排出的污物在自身重力及空气吸力的双重作用下排入空腔内,当压力相等时,上逆止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又回到上内桶的漏斗口处,排放污物的过程完成,空腔内的污物等下一次入厕动作或使用备用的踏杆即可被排入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基本不需要冲便水,尤其是小便动作时此优点更加突出,大便动作时可能出现污物一次排放不完全现象,可以多做几次起落动作或多踩踏几次踏杆,即可解决;如果需要冲刷不良气味或出现污物挂壁时,则只需倒入少量水冲刷内壁,然后排放即可,与现有冲水式座便器相比,可节约用水约75%。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侧视图;
图3-图2的A-A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坐下动作);
图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起身动作)。
附图图面说明:
1底座桶,2压缩桶,3环形水套,4上逆止阀,5下逆止阀,6水管,7上内桶,8下内桶,9密封圈,10弹簧,11弹簧,12弹簧,13钢丝套筒,14钢丝套筒,15踏杆,16拉杆,17螺栓,18下水道,19密封圈。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参考图1-图3,底座桶1、压缩桶2可设计成圆桶形,上内桶7、下内桶8为漏斗形,可全部采用不锈钢板材冲压成型。上逆止阀4、下逆止阀5可采用现有阀塞材料制作,在上逆止阀4、下逆止阀5的下端分别设置钢丝套筒13、14,钢丝套筒中装有弹簧11、12,将两钢丝套筒分别固定在上、下内桶的桶壁上,使上、下逆止阀刚好塞在上、下内桶的漏斗口处。将底座桶1固定在地面上,放入下内桶8,使下内桶8的漏斗口及下逆止阀5对准插入下水道18内,将下内桶8固定在底座桶1内(使用螺钉或焊接皆可,下内桶8与底座桶1也可一体制作、采用钢板一次冲压成型)。压缩桶2的上端可做一圈翻沿,以便坐时舒适,将上内桶7固定在压缩桶2内(上内桶7与压缩桶2也可以一体制作),在压缩桶2的顶端与上内桶7之间的空隙处安装若干个弹簧10,将压缩桶2套插在底座桶1上,使弹簧10抵在底座桶1的外沿上,上内桶7的漏斗口对准下内桶8的漏斗口。安装时,在底座桶1的桶壁外事先安装密封圈9、19,这样当压缩桶2套上时,在上内桶7与下内桶8之间就可形成一密封空腔。为了限制压缩桶2的上移距离,在制作底座桶1、压缩桶2时,可以在两桶壁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冲压出凸凹结构,以限制定位,这属已有技术,不再赘述。
对照图4-图5所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使用过程参考上述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华敏,未经刘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1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