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管无效
申请号: | 01255809.5 | 申请日: | 200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87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雄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管。
目前,常用的集气式臭氧管,管内都安装有一层铝网,工作时极易与管内03发生反应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中心部件由于不是真空装置,工作时产生的臭氧浓度偏低,而要达到理想的臭氧浓度,则要提高电路板高压部分的容量,使造价产品成本高,不利市场竞争。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生产的臭氧浓度高,管内臭氧反应更全面,污染更低,而且耐碰击,便于安装的臭氧发生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管由右塑料帽、左塑料帽、真空冲气玻漓管、不锈钢管外壳组成,真空冲气玻漓管设在不锈钢管外壳内,真空玻璃管内的金属线与设在右塑料帽上的铜极接线端子相连接,右塑料帽上设有右通气嘴,左塑料帽上设有左通气嘴,不锈钢管外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右塑料帽与左塑料帽之间,不锈钢管外壳为负极接线端、右塑料帽、左塑料帽的一边上设有支架,在支架上设有安装孔。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不锈钢管内壁比较难氧化,省略去传统上使用的铝网,一方面是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是减去了这部分的污染(铝网与03反应)更为主要的是使02有全方位的反应空间;这一结构O3的产生是从不锈钢管与密封玻璃管表面之间放电产生,不留死角,这样的造价降低、整体结构简单化、外壳耐碰撞抗冲击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臭氧发生管,由右塑料帽4、左塑料帽5、真空冲气玻漓管7、不锈钢管外壳6组成,真空冲气玻漓管7设在不锈钢管外壳6内,不锈钢管外壳6内的金属线8与设在右塑料帽4上的铜极接线端子3相连接,右塑料帽4上设有右通气嘴2,左塑料帽5上设有左通气嘴1,不锈钢管外壳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右塑料帽4与左塑料帽5之间,不锈钢管外壳6为负极接线端,右塑料帽4、左塑料帽5的一边上设有支架9,在支架9上设有安装孔10。这一结构O3的产生是从不锈钢管与密封玻璃管表面之间放电产生,而且安装方便,不留死角,这样的造价降低、整体结构简单化、外壳耐碰撞抗冲击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雄,未经李振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5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