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扣式锂离子电池无效
申请号: | 01251640.6 | 申请日: | 200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余章华;侯文秀;赵德勇;徐光华;王锦东;王艳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2/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扣式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扣式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层与电池盖、电池壳直接接触。这种电池在充电后,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使电池壳、电池盖鼓胀,造成电池盖、电池壳与化学反应层接触不好降低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为了使电池盖、电池壳与电化学反应层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将电池盖、电池壳通过导线与电化学反应层焊接的做法;但这样生产工序复杂,效率低,不适宜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紧结构的扣式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电池结构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扣式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盖,与电池盖通过绝缘密封圈连接电池壳,其内设的电化学反应层,集流体和电解液,电池盖或/和电池壳通过压紧结构与电化学反应层接触。本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压紧结构,当电池充电发生鼓胀时,压紧结构保证电池盖或/和电池壳始终与电化学反应层保持良好的接触,从而保证了电池具有良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弹性垫片、垫片分开设置的扣式锂离子电池
图2弹性垫片、垫片在同一侧的扣式锂离子电池
图3电池盖和电池壳表面有凹槽的扣式锂离子电池
图4电池壳表面有凹槽且有垫片的扣式锂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给电池增加压紧结构有多种实现方式,这里说明四种,电池内的其它现有结构不在此累述:
方式一,如图1所示,端面为平面的电池盖1通过绝缘密封圈2连接端面为平面的电池壳3,其内卷绕的为电化学反应层6。内凹弹性垫片5设在电池盖1与化学反应层6之间,垫片4设在电池壳3与化学反应层6之间。增设铝垫片,可以防止正极壳在充电过程中发生氧化。内凹弹性垫片5可以焊接在电池盖上也可以不焊接。当然也可以将电池盖设为正极,内凹弹性垫片和铝垫片的设置与上的相反,在此不累述。
方式二,如图2所示,端面为平面的电池盖1通过绝缘密封圈2连接端面为平面的电池壳3,其内卷绕的为电化学反应层6。内凹弹性垫片5和铝垫片4-1设在同一侧,图中将它们设在电池壳3与化学反应层6之间。铝垫片4-1设在内凹弹性垫片5与化学反应层6之间。内凹弹性垫片5可以焊接在电池壳上也可以不焊接。当然也可以将电池盖设为正极,在此不累述。
方式三,如图3所示,其压紧结构是通过电池盖1-3和电池壳3-3自身的结构实现的,两者通过绝缘密封圈2连接。具体为电池盖1-3和电池壳3-3表面有凹槽7-1、7-3,凹槽的端面8-1、8-3直接与电化学反应层6接触。在作为正极的极壳或极盖与电化学反应层6之间可增设垫片4-3,防止正极在充电过程中发生氧化。在此将电池壳3-3作为正极。
方式四,如图4所示,其压紧结构是通过电池盖或电池壳自身的结构实现的。图中端面为平面的电池盖1通过绝缘密封圈2连接表面有凹槽7-3的电池壳3-3,电池盖1直接与电化学反应层6接触,电池壳3-3与电化学反应层6之间设铝垫片4-4。同样也可以将电池盖设为正极,在此不累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1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