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9547.6 | 申请日: | 200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刘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油 活塞杆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油缸,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输送泵以及其它一些机械产品中,其油缸活塞杆浸在水中,当活塞杆回缩时,容易将水带入液压油中。目前采用的油缸活塞杆密封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唇口向内的密封件用来封油,一个防尘圈用来防止外界污染物的侵入。由于活塞杆表面从微观上看是凹凸不平的,对于固体颗粒一般都比表面凹坑大,在活塞杆回缩时就被防尘圈的唇边刮下而留在外面,但对于水来说,部分水因在凹坑内,防尘圈不能将水全部刮下,于是就有大部分水带入油缸内。油缸每动作一次带入少许,频繁动作积累使大量的水带入,引起液压油乳化变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带入油缸且结构简单的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压盖上原有的与活塞杆对应的防尘圈旁再加一个防尘圈,在两个防尘圈之间设有一个挡圈,挡圈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在压盖上方设有通气道,通气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在压盖下方设有排水道,排水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第一个防尘圈刮挤后,活塞杆表面只残留有很少部分水,再经过第二道防尘圈的刮挤,活塞杆表面就基本不再有水。被第二道防尘圈刮挤下来的水经过下方的排水道迅速流出;上方的通气道补入空气,使下方的水能迅速排出。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水不会侵入液压油缸,有效保护了液压油,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在压盖1与活塞杆2对应的原有的防尘圈3旁再加一个防尘圈4,在两个防尘圈之间设有一个挡圈5,挡圈5与活塞杆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7;在压盖1上方设有通气道6,通气道6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7相通;在压盖1下方设有排水道8,排水道8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7相通。
经过第一个防尘圈3刮挤后,活塞杆2表面只残留有很少部分水,再经过第二道防尘圈4的刮挤,活塞杆2表面就基本不再有水。被第二道防尘圈4刮挤下来的水经过下方的排水道8迅速流出。上方的通气道6补入空气,能使下方的水迅速排出。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水不会侵入液压油缸,有效保护了液压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9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整高度的旅行箱脚座
- 下一篇:省力高枝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