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先导式电磁、手动双控阀无效
申请号: | 01247866.0 | 申请日: | 200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510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廖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继国 |
主分类号: | F16K7/14 | 分类号: | F16K7/14;F16K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8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导 电磁 手动 双控阀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特别是一种既能电磁控制,又可手动控制的先导式电磁、手动双控阀。
背景技术:目前通常使用的先导式电磁阀,是靠电磁线圈控制动铁芯的运动来开启或关闭先导泄压流道孔,使主阀活塞上下腔产生压力差而控制主阀活塞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实际使用中,由于受电磁控制的动铁芯迅速地启闭泄压或增压,在阀体内产生较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大口径电磁阀(Dg50以上),在关闭时,还会在阀门附近造成压力差,形成″水锤″现象,在管道中往返传播,这对受压中的管道及设备是不利的。另外,如遇电磁线圈损坏或系统内突然断电,电磁阀则不能开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而设计一种能减轻活塞上下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克服″水锤″现象,且既能电磁控制,又可手动控制的先导式电磁、手动双控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导式电磁、手动双控阀,由阀体、阀盖、活塞及电磁线圈、铁芯组成,其特征是在主阀体的阀盖上增设了一条泄压流道和针型截止阀,在主阀活塞的下腔设有硅橡胶缓冲隔膜,主阀体的介质入口对应主阀活塞的上腔开有贯通的节流孔。
针型截止阀的阀杆采用多头螺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在原活塞的基础上增加了起缓冲作用的硅橡胶膜,有效地减轻了主阀活塞的冲击力及″水锤″现象;二是在主阀体的阀盖上方增设了一条泄压流道,并用针型截止阀启闭,达到了可用手动控制阀门启闭的目的;三是针型截止阀的阀杆采用了不锈钢多头螺旋,可快速地进行启闭(约旋转120度即可启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依照附图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先导式电磁、手动双控阀由阀体、阀盖、活塞及电磁线圈、铁芯组成,在主阀体8的阀盖10上增设了一条泄压流道12和针型截止阀14,在主阀活塞4的下腔设有硅橡胶缓冲隔膜6,主阀体8的介质入口对应主阀活塞4的上腔3开有贯通的节流孔7、5,其中节流孔7将主阀体8的介质入口与主阀活塞4下腔连通,节流孔5将主阀活塞上腔3与下腔连通。针型截止阀14的阀杆13采用的是不锈钢多头螺旋,使针型截止阀能够快速地进行启闭(约旋转120度即可完成启闭),主阀活塞4中间设有导向杆9,针型截止阀14通过阀杆上方的手柄15进行操作。
使用状态下,阀的两条泄压流道11、12分别由电磁阀动铁芯2和针型截止阀14的阀杆13控制启闭。当电磁线圈1断电,动铁芯2下行封闭泄压流道11的入口,通过节流孔7、5进入主阀活塞4上腔3的介质使主阀活塞上腔压力增加,推动主阀活塞下行,至阀门密封面时,硅橡胶缓冲隔膜6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减缓了主阀活塞的下行速度,阀门附近的压力差减小,有效地减轻了主阀活塞的冲击力,随着主阀活塞上腔3压力的继续增加,主阀活塞紧贴阀门密封面,主阀被可靠关闭。开启时,电磁线圈1通电吸引动铁芯2上升,进入主阀活塞上腔3的介质通过泄压流道11流向出口,上腔3压力减低,主阀即可开启。
由于电磁阀与针型截止阀分别控制两条并联的泄压流道,当出现停电情况时,即可用针型截止阀实现手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继国,未经廖继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型汽车音响保险丝座
- 下一篇:插芯防盗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