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钉辊竹纤维提取机无效
| 申请号: | 01247304.9 | 申请日: | 200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6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三 | 
| 主分类号: | B27L11/08 | 分类号: | B27L11/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温明 | 
| 地址: | 62002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 提取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纤维生产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经软化处理的竹材,且加工过程中不易发生竹纤维缠辊的钉辊竹纤维提取机。
背景技术:
目前,从大量实验得知,竹纤维具有横、纵向机械强度高,回弹性好、瞬间吸水性好、自腐可浆解的优点,可广泛应用在汽车、建筑建材、自来水过滤、纺织等行业,并且它属于绿色环保产品,无污染。然而目前市面上却无此设备生产和成熟技术,个别企业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而大多仍沿用手工操作或将简易弹花机稍作改进进行生产,其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生产效率低、回收率低、易缠辊、质量差、成本高,不易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钉辊竹纤维提取机,采用前后两对罗拉对竹材送料、牵引和轧辊的碾压分切,再经钉辊高速打击和强力分切,从而提取竹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由电机、皮带轮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前部设有导料槽,后部设有出料槽,出料槽上部设有与机架活动连接的至少一根钉辊,且在钉辊与导料槽之间至少安装有一对罗拉或一对轧辊,并与机架活动连接,钉辊、轧辊的转轴与传动装置连接,罗拉经齿轮付与轧辊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钉辊两端经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钉辊上钉齿的长度为5-80mm,直径为1-20mm,间距不小于5mm,钉子端部为针形,也可为平端,或其他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钉辊下部的出料槽上设有与钉辊钉齿相对应的阻尼条,以增加挤压摩擦,阻尼条表面与钉辊钉齿端部的距离为3-30mm,保证挤压过程竹丝不缠绕钉齿,同时通过钉辊的转动将竹丝从出料槽带出。
本实用新型钉辊与导料槽之间设置一对纵向排列的两个轧辊,在轧辊前后端分别同样设置一对送料罗拉和一对牵引罗拉,通过齿轮付与轧辊连接,送料罗拉、牵引罗拉、轧辊与机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钉辊以及出料槽的两侧和上部设有护盖,以防止竹丝在被钉辊打击后四处乱飞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送料罗拉、牵引罗拉上的齿呈轴线方向分布,轧辊齿呈圆周方向分布或与轴线呈一定角度,具体为20-160度。
本实用新型送料罗拉、牵引罗拉、轧辊两端的轴承座经压力调节弹簧座与机架活动连接,压力调节弹簧座由与机架固定的弹簧套、与送料罗拉、牵引罗拉、轧辊的轴颈连接的弹簧,以及和弹簧连接的与弹簧套活动式连接的调节螺栓组成。
本实用新型压力调节弹簧安装在成对送料罗拉、牵引罗拉、轧辊的上端或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将竹片从导料槽导入,送料罗拉将竹片送入轧辊,轧辊对竹片进行碾压分切,然后由牵引罗拉将经碾压分切后的竹丝导入钉辊面,(在此过程中,压力调节弹簧随时根据进料的大小自动调节成对辊的间距,并可通过调节螺钉调节其两端压力。)此时,钉辊高速旋转,钉齿对竹丝高速打击并强力分切,制出竹纤维,在牵引罗拉口的初次打切后,竹纤维进入出料槽,在阻尼条的作用下,钉辊的钉齿对竹纤维再次连续打击分切,然后竹纤维随着出料槽末端滑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工作过程简单、操作简便,且加工过程中不易发生竹纤维缠钉辊现象;杂质含量少,头、梗等杂物含量在16%以下。
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机架 2为导料槽 3为出料槽 4为钉辊 5为送料罗拉6为轧辊 7为牵引罗拉 8为钉齿 9为阻尼条 10为护盖11为弹簧套 12为弹簧 13为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由电机、皮带轮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前部设有导料槽2,后部设有出料槽3,出料槽3上部设有与机架1活动连接的2根钉辊4,且在钉辊4与导料槽2之间安装有一对送料罗拉5、一对轧辊6、一对牵引罗拉7,并与机架1活动连接,钉辊4、轧辊6的转轴与传动装置连接,牵引罗拉7、送料罗拉5经齿轮付与轧辊6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钉辊4两端经轴承座固定在机架1上,钉辊4上钉齿8的长度为5mm,直径为1mm,间距为8mm,钉齿8端部为针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三,未经杨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