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桌脚之连接座改良无效
申请号: | 01246621.2 | 申请日: | 200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1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宗信 |
主分类号: | A47B3/00 | 分类号: | A47B3/00;A47B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衷诚宣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桌脚的连接座改良,尤其指一种得分离各桌脚而藉由一连接座即可组装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材积以利于产品运送、收藏及设计美观。
背景技术:
为减少家具制作及运送成本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兼顾使用者置放、收藏、搬运等便利性,家具设计趋向于如何降低整体材积及达到产品零件通用性为主要研发方向,但是,习知桌具如图1所示,其由一桌面及一承接前述桌面的框架所组成,此种桌具的缺点除了无法将框架收折以减少其整体材积外,无论对制造者及使用者而言,运送、置放或收藏均相当麻烦,而由于这一缺点,制造者及使用者必须将框架各杆体连接的固定件逐一分解以大幅度降低框架材积,但此举更造成现有框架设计仅能为方框或圆框的单调设计,且组装时经常发生零件脱误的费时费力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情况,另有如图2所示的桌具结构,有别于上述桌具而改进之处在于承接桌面的框架利用二支杆组枢接后固接或顶接于桌面内缘,由于二支杆组体积仍然过大而所能降低整体材积有限,加上支杆组至少需二直杆体及一固接前述直杆体的横杆所组成,相互枢接以便于收折的方式经常因单边受力不均而造成桌面倾斜,其实际支撑力度并未甚佳,且支杆组的外观设计仍无法突破单调的直管线条设计而失去其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上述的存在的缺点,即为此,本实用新型将各桌脚为同一规格化设计,并利用一中心连接座供各桌脚插接,从而除了可以大幅度降低桌脚制造成本及可提升其美观弧度设计外,更可简易拆卸组装而更达到运送、收藏、置放的便利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在一连接桌脚的连接座的本体内部开设有一其内配置有辅助元件的组接槽,前述组接槽的出口槽孔数量及内孔径分别由相对应要组接的桌脚数量及桌脚的外管径大小而定,而辅助元件的端头数量及外径分别由相对应的出口槽孔数量及桌脚的内管径大小而定,令各桌脚插设入出口槽孔并使辅助元件接合于桌脚内管径,得藉一固定件穿设形成本体、桌脚、辅助元件多点固定定位,通过各桌脚的便利组装而可达到大幅度降低材积以利于产品运送、收藏及设计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桌脚可用单一规格设计从而可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并设计出不同弧度而美观的桌脚。
2.本实用新型的桌脚连接座使桌脚插接十分方便,支撑强度大,在使用时增加了桌具的稳固性;组装及拆卸方便,并且框架材积小以利于产品运输、收藏和放置。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作简要的说明。
图1是习知桌具外观立体的示意图。
图2是习知桌具收折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在图中显示出,连接座1包括:供桌脚3插设的本体10,以及插接于桌脚3内管径的辅助元件13,该本体10内部开设有一呈交叉连通的组接槽101,其中,该本体10由上、下座11、12组合而成,并在上、下座11、12的相对内侧面上同样开设有一槽111、121以组合形成组接槽101;辅助元件13呈交叉状以相对应配置于组接槽101内,该辅助元件13上可开设有一固接槽131以配置有一固接元件14、14’。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显示出,桌脚3是如何被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1内的。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桌具组合的示意图,显示出,四端桌脚3的插接端31分别插设固接于连接座1,令四桌脚3的脚垫端33平稳直立于地面上,而四桌脚3的上端32形成一承接面;最后通过套接部41和螺件组321使桌面4穿设固定在该上端32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1,其包括有一供桌脚3插设的本体10及一置放于本体10内供桌脚3插设时同步插接于桌脚3内管径的辅助元件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宗信,未经刘宗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