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龙头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6207.1 | 申请日: | 200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27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先 |
主分类号: | F16K35/00 | 分类号: | F16K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天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龙头 安全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水龙头安全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以一安全栓设于出水龙头上,作为控制柄及控制杆的动作进行二次控制的水龙头安全装置。
水机是一项相当便利的家电用品,可作为冷、热饮用水的供应,几乎家家具备;而一般常见使用的饮水机,其通常设有冷水龙头供应冷水(通常为蓝色),而有热水龙头供应热水(通常为红色),其出水龙头为考考虑使用便利性,通常将其制设成扳动(扳起或按压均可)即可使饮水流出的简单操作型态;
现有技术的饮水机水龙头似乎相当简便实用,然而,对于家中有幼小孩童而言,则要小心防范孩童误触热水龙头,而造成烫伤(热水龙头的红色标示反而容易吸引孩童好奇扳动);该现有技术出水龙头虽然使用操作上相当简便,但却毫无安全装置防止孩童不当开启,导致容易造成热水烫伤的意外,因此,实有改善增加其使用安全性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安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水龙头和安全栓,所述的水龙头有出水口和入水口,在水龙头的壳体内设有控制杆与壳体外部的控制柄相连动,在控制杆的外套设有弹性可伸缩的控水套和弹簧;所述的安全栓的一端为动作端,另一端为钮部,安全栓由水龙头的一侧插置伸入壳体内,动作端位于控制杆的一侧,而钮部位于壳体外部的型态。由上述的结构可知,安全栓是设于饮水机的水龙头上,作为控制柄及控制杆的出水二次控制,因此得以有效防止孩童不慎触控制柄而烫伤,彻底解决使用上安全性不足的缺陷,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栓卡制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栓解除卡制状态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水龙头;
101、卡挡凸;
11、出水口;
12、入水口;
13、控制杆;
131、卡制凹;
14、控制柄;
15、控水套;
16、弹簧;
20、安全栓;
21、动作端;
22、钮部;
23、卡凸;
请参阅图1、图2,由图示可知,所述水龙头10,其具有一出水口11及一入水口12,该出水口11与入水口12于水龙头10壳体内相连通,于壳体内设有一控制杆13,控制杆13一端与水龙头10外部的控制柄14相连动,于控制杆13外套有一具弹性可伸缩的控水套15(可为橡胶制)及弹簧16,本实用新型特别于控制杆13上成形有卡制凹131;于水龙头10的控制柄14扳动时(可为板起或按压),该控水套15与水龙头10出水口11分离开启,因此水流得自入水口12进入而自出水口11顺畅释出;于控制柄14未作动时,出水口11内部是为控水套15所靠抵封闭,因此水流无法释出;
所述的安全栓20,其一端为动作端21而另端为钮部22,于安全栓20上成形一卡凸23;安全栓20是自水龙头10一侧插置伸入壳体内,呈动作端21位于控制杆13一侧而钮部22位于壳体外部的型态;据此,于推移安全栓20的钮部22,使动作端21卡设于控制杆13的卡制凹131内时,控制杆13受到安全栓20的卡制而无法位移动作,因此即使扳动控制柄14,水龙头10也无法出水(如图2)所示;而由钮部22拉移出安全栓20,使动作端21与控制杆13的卡制凹131分离,则控制杆13不受安全栓20限制,因此,只要扳动控制柄14,水龙头10则得以顺畅出水(如图3所示)。为使安全栓20于遂行往外拉移时,不至拉移过头而脱落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于安全栓20上凸设有卡凸23,使安全栓20往外拉移时,由该卡凸23与壳体壁面靠合,作为安全栓20最终位移的限止;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为使安全栓20以最短的长度即得以遂行卡制及脱离,因此,特别于安全栓20插置处的壳体内壁凸出成形有一卡挡凸101,使安全栓20拉出一预定距离后卡凸23即得与卡挡凸101靠合;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以一安全栓20设于饮水的水龙头10上,作为控制柄14及控制杆13的出水二次控制,因此,得以有效防止孩童不慎误触控制柄14而烫伤,彻底解决使用上安全性不足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先,未经陈志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