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的收合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4630.0 | 申请日: | 200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88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坤民 |
主分类号: | A45B25/12 | 分类号: | A45B25/12;A45B2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领域,主要指伞的收合固定装置。
一般伞具为使开、合伞时操作更为方便,其伞骨需铰接在活动巢上,通过一定的结构来达到伞具收合固定。目前有两种结构,通常的一种结构(见图5)是在活动巢上相应设置卡口,伞中棒上开槽放置弹片,该结构在制作过程中,需经二次加工来设置卡口,工序多,成本高,而且在收伞时,手指常常被卡口与弹片之间的缝隙夹,较不安全;另一种结构(见图6)是公开在中国专利公报上的实用新型专利99215694.7(公告号CN 2387764Y,公告日2000年7月19日),该专利采用的结构是在活动巢上形成与套管相适配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开口为内弧形,略小于套管,其槽长大于套管长度的1/2。收伞时,在伞外用手向伞骨中心捏合收合固定结构即可。该结构的缺点是体积大,影响伞的整体外观,而且加工成本高。上述两种方式所采取的固定装置都是设在活动巢与伞中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伞骨与中碟之间设置伞的收合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不影响伞具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伞的收合固定装置,由伞骨和中碟组成,伞骨与中碟的铰接处设有卡合结构。
所说的卡合结构是设在伞骨的铰接处的弧形凸起;该凸起位于伞骨铰接处端部的一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卡合结构是也可以是设在中碟碟片上的凸起和相应伞骨上的的凹槽。
上述的凸起是设在碟片内表面外侧的两个对称凸起,凹槽是伞骨相应接触面上的两个球面凹槽。
上述的凹槽可上下贯通,成孔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因伞的收合固定装置安装在伞骨与中碟的铰接处,不易发现,实现了隐性安装,保持了伞内部的美观性。该凸起是利用了铰接的缝隙,在伞收合时,利用凸起刚好将其卡住,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伞骨的自重不会将其打开。带有卡合结构的伞骨和中碟可一次成型,不会增加新的工序,可节约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坚固耐用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卡合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习用品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习用品2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的收合固定装置,参照图1和图4,伞的收合固定装置采用硬塑料制作。它由伞骨1和中碟2组成,伞骨1铰接在中碟2上,伞骨1的铰接处为圆头扁平状,中心为铰接孔11,用铆钉3穿过铰接孔22、11,将伞骨1与中碟2连接在一起。其固定卡合结构是设在伞骨1的铰接处的一个弧形凸起12,位于伞骨1铰接处圆头的一侧,可与伞骨一次成型,在伞收合时,利用本身材料的弹性,凸起12将中碟2内部及碟片21变形,凸起12恰好卡在中碟2里端,与其紧密结合,使伞在自然状态下,不会自行打开。伞需要打开时,用正常力量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伞的收合固定装置,参照图2和图4,伞的收合固定装置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它由伞骨1和中碟2组成,伞骨1铰接在中碟2上,伞骨1的铰接处为圆头扁平状,中心为铰接孔11,用铆钉3穿过铰接孔22、11,将伞骨1与中碟2连接在一起。凸起是设在碟片21内表面外侧的两个对称凸起23,伞骨1相应的接触面上,有两个相互对应的球面凹槽13。收合时,两个凸起23会卡在相应的凹槽13内,使伞保持紧密状态,不会在倒立的自然状态下打开,打开时,只需正常用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伞的收合固定装置,参照图2和图4,伞的收合固定装置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它由伞骨1和中碟2组成,伞骨1铰接在中碟2上,伞骨1的铰接处为圆头扁平状,中心为铰接孔11,用铆钉3穿过铰接孔22、11,将伞骨1与中碟2连接在一起。卡合结构是设在碟片21内表面外侧的两个对称凸起23,该凸起23是在中碟2制作时,用冲压在其表面所形成的凸起23,其对称凹槽是伞骨相应接触面上的贯穿的圆孔14。收合时,两个凸起23会卡在相应的圆孔14内,使伞保持紧密状态,不会在倒立的自然状态下打开,打开时,只需正常用力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坤民,未经李坤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塑形器
- 下一篇:面材搓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