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无效
申请号: | 01243753.0 | 申请日: | 200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885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华;祝业光;吕艳华;任宏;张兴华;李海清;郭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新华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B01D29/88 |
代理公司: | 潍坊众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希现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生素 加压 薄膜 过滤 无菌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生素的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器。
通用的抗生素无菌检查,大都采用开放式结构,它包括一敞口的容器,容器的内腔中放置一过滤薄膜,过滤薄膜上分布有孔径为0.45微米的滤孔,容器的底面上接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液管,出液管的另一端接有真空泵。使用时,向敞口的容器内腔注入被检抗生素药液,在真空泵的抽吸下,被检抗生素药液经薄膜过滤后,从出液管流出,若被检抗生素药液中含有细菌,它们的体积一般是1微米以上,被阻挡在薄膜上,再用洗脱液将抗生素药液充分洗脱后,使阳性对照菌管在规定时间内有细菌生长,将该薄膜分成3片放入规定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培养该薄膜上有无细菌,即可检测出被检抗生素药液是否含有细菌。上述的开放式结构,其弊端是在检测过程中易被周围的环境污染,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错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结果准确的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
这种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包括滤孔的孔径为0.45微米的过滤薄膜,过滤薄膜放置在一容器内腔中,其结构特点是该容器的出口端密封连接有带出管口的端盖,该容器的入口端与出液单向截流阀的出口端衔接,出液单向截流阀的入口端接有两条互相连通的通路,其中一条通路上接有进液单向截流阀,另一条通路与套筒内腔连通,套筒的内腔中装有外伸的活塞杆。
作为对这种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的改进,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装有转轮,转轮上固接一曲柄,曲柄的另一端与活塞杆的外端连接。
上述的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的工作过程是:当电机通过转轮带动活塞杆或用其他的外力将活塞杆从套筒内腔外拉时,套筒内腔及与该内腔连通的两个通路呈负压状态,此时,被检抗生素药液经进液单向截流阀流入套筒内腔及两个通路,当由电机带动或其他外力将活塞杆向套筒内腔推进时,在该推力作用下,进液单向截流阀关闭,出液单向截流阀开启,进入套筒内腔及通路中的被检抗生素药液经出液单向截流阀、过滤薄膜、端盖的出管口流出,由于活塞杆是连续往复运动,因而每运动一个周期,便有被检抗生素药液流经过滤薄膜,若被检抗生素药液中含有细菌,而细菌的体积又大于滤孔孔径,因而细菌被阻挡在过滤薄膜上,再用洗脱液将抗生素药液充分洗脱后,使阳性对照菌管在规定时间有细菌生长,将过滤薄膜从容器内腔中取出分成3片,分别放入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及真菌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培养,便知被检抗生素药液中是否含有细菌。
由上所述,这种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是在封闭状态下对被检抗生素药液进行取样的,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污染,因而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附图示出了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进药液状态时该检查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出药液状态时该检查仪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中,抗生素加压薄膜过滤无菌检查仪包括滤孔的孔径为0.45微米的过滤薄膜1,过滤薄膜1放置在一容器2内腔中,该容器2的出口端密封连接有带出管口3的端盖4,该容器2的入口端与出液单向截流阀5的出口端衔接,出液单向截流阀5的入口端接有两条互相连通的通路6和7,其中一条通路6上接有进液单向截流阀8,另一条通路7与套筒9内腔连通,套筒9的内腔中装有外伸的活塞杆10,在电机11的输出轴上装有转轮12,转轮12上固接一曲柄13,曲柄13的另一端与活塞杆10的外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新华,未经吕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3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