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毁型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3036.6 | 申请日: | 200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超雄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新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洪 |
地址: | 51028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毁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特别是一种只能一次性使用的自毁型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时所使用的注射器,全部统称为“一次性使用”,但其实质上并未显示出其“一次性”的使用效果,使用者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可随意拆装,消费者较难识别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实质区别,令众多不法分子常常将使用后的注射器拆装后重复使用,影响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使用后即可令针筒与推杆自锁而自动报废且无法重复再用的自毁型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管外壳和与之相配的推杆,外壳上部的圆周内壁有倒钩型的凸环,而外壳末端也有相应的挡块;推杆顶端装有橡胶栓,并设有与倒钩型凸环相配合的凹位,推杆后部分布有至少二根~四根向外弯曲一定曲度的自锁杆,外壳末端有定位安全梢,且与推杆后端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针管外壳的内壁有设计成倒钩型的凸环,当推杆上的橡胶栓进入针管顶端时,其橡胶栓的凹位即卡入凸环内,不能回拉,即可起到自锁作用;推杆末端的自锁杆也可在推杆进入针管后与针管尾部管壁相抵触,也起自锁作用;由于推杆上的自锁杆有至少二根以上,并有一定的弯曲,在自锁杆推入针管尽头时,自锁杆在弹性作用下与针管壁自锁;而定位安全梢便于产品包装时的定位,防止推杆向前移动而使注射器报废,也可使消费者便于辨认是否曾使用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针管外壳的另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推杆上自锁杆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自锁杆末端的俯视图;
图6是定位销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中空圆型针管外壳1,其外壳1的上部内壁倒钩型的凸环4,该凸环4为圆周分布,使外壳1上形成向内的凹槽,外壳1末端处有向内凸起的挡块6,挡块6也呈圆周分布;推杆2顶部接有橡胶栓3,橡胶栓3与推杆2之间设有凹环5,它可与外壳1上的凸环4相卡合,推杆2后端设有四根向外弯曲30度的自锁杆8,定位安全梢7一端与针管外壳1的末端相连,另一端与推杆(2)末端相接,可将外壳1与推杆2固定。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定位安全梢7扳断,推杆2向后拉,液体即从针头进入针管内,当需要注射时,将推杆2向前推动,液体从针头射出,当注射完毕时,推杆2完全进入针管后,此时推杆2顶端的橡胶栓3与针管顶端相触,而推杆2上的凹环5与针管外壳1上的倒钩形凸环4相互扣合,使推杆2不能向后拉动,达到自锁目的;推杆2后部的四根自锁杆8在进入针管后,由于其设计成30度的弯曲,在塑料弹性的作用下,自锁杆8的端点与针管外壳1上的挡块6相顶触,使推杆更进一步达到自锁,实现一次性使用的效果,推杆2上的圆盖在推杆完全进入针管后,即将挡块6上的空隙盖合,进一步完成密封和自锁的作用。
如图3所示,针管外壳1也可以为直管形状,其内壁上有倒钩形的凸环4,它与推杆2上的凹环5相互扣合。
如图4所示,推杆2上分布有四根向外弯曲的自锁杆8,其弯曲的角度为35°±5°。
如图5所示,推杆2进入针管后,其自锁杆8末端上的圆盖9自动移位,当注射完毕后,圆盖9正好盖着针管外壳1末端的圆口上,防止残余的液体外溢。
如图6所示,定位安全梢7分别与针管外壳1末端,推杆2末端相接,在未使用时,该定位安全梢7起定位作用,便于产品生产后的包装运输需要,可防止针管与推杆不慎错位,导致注射器报废;另可以使消费者辨别出注射器是否曾经使用。
本实用新型推杆2上的自锁杆8可以设计为二根~四根,并可视产品规格作相应递增或者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超雄,未经陈超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3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覆烘干固化设备结构
- 下一篇:注射器自动组装机的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