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01232445.0 | 申请日: | 200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268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岳峰;黄亮高;李少强;王留义;龙志阳;邓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樊炳章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粘结 强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当混凝土结构建筑需要加固或修复时,可在混凝土上粘结碳纤维片材加固,通常要对混凝土结构加固或修复部位进行表面处理、涂底层树脂、找平和粘贴碳纤维片材等。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和粘贴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加固效果密切相关,因此粘结材料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是反映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目前尚无合适的检测仪器,暂用多功能检测仪代替,因此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结合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来检测由碳纤维片加固或修复混凝土结构而设计的由油泵、加载油缸、复位弹簧、压力传感器、数字压力表、连接轴、螺母及标准块组成的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包括标准块、螺母、油泵、压力传感器及数字压力表,其特征是:泵体与加载油缸缸体为轴向连接,油泵经油路连通加载油缸。
固定在加载油缸活塞上的连接轴与螺母为浮动连接。加载油缸与油泵之间的油路为通过油泵泵体、加载油缸缸体的内藏式油路或设于检测仪外部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压加载,手把通过蜗轮蜗杆获得较大的减速比,摇动手把经蜗轮蜗杆、螺杆螺母传动机构使加载油缸加压,操作舒适轻松,加载稳定、连续。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圆柱体,使用时,一手握住检测仪,另一支手转动手把加载,现场操作十分方便。可仰、卧、立多种姿势操作。
3.加载油缸与手摇泵之间的油路采用内藏式,取消了外接油管及接头,密封可靠,维修、组装也很方便。
4.标准块与连接轴之间为球面、锥孔结合的浮动连接,可补偿被测表面与机体间的不垂直度误差,检测值精确。
5.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的控制显示由单片机控制智能型的数字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实现。可记录下最大粘结强度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图1)由标准块1、螺母2、连接轴3、活塞4、压力传感器5、复位弹簧6、手摇泵活塞7、蜗轮蜗杆8、螺杆9、手把10、手摇泵泵体11和缸体12组成。本实施例的油泵使用手摇泵,该手摇泵部分采用申请号为99208912.3申请案里的手摇泵,它由手把、蜗轮蜗杆、活塞、螺杆及泵体组成。蜗轮孔为内螺纹,活塞和螺杆设为一体,螺杆与蜗轮的螺纹孔相配;转动手把,活塞即可往复运动。手摇泵泵体与加载油缸的缸体沿轴向固定连接,其间设有密封圈。在手摇泵体下端设有弹簧座,弹簧装于活塞4和弹簧座之间。加载油缸的活塞与缸体孔配合构成加载油缸。手摇泵与加载油缸间通过设于手摇泵泵体及壳体壁中的内藏式油路连通(图未画出)。加载油缸的活塞4与连接轴3固定,连接轴为阶梯轴,连接轴的大直径轴的内端面设为球形,并与螺母上部的球面相配,形成浮动连接,螺母下部设有与标准块的螺杆相配的螺纹孔。壳体中部设有与加载油缸连通的压力传感器。使用时,需先在混凝土墙表面上预先加工出切缝,切缝的深度应从加固表面切至混凝土内,切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为2-4mm,缝宽2mm。标准块的下部为40mm直径的圆柱形,材料采用45#钢。把标准块与待测的碳纤维经胶粘牢,然后与本检测仪的连接轴通过螺纹连接牢固。这时即可进行检测,一手握住测试仪,另一手转动手把,手摇泵里的压力油经内藏式油路进入加载油缸对粘补的碳纤维施加拉力。压力传感器将检测仪液压系统的压力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变化,该信号经电压放大,压频转换,把电压仪信号变为频率信号送入数字压力表的单片机(AT89C2051)的计数通道,单片机每50ms中断一次进行数据处理,每0.25s更新一次显示,通过按键操作就具有跟随显示、峰值保持、数据存储、数据显示,清零、清除存储数据等功能。当粘结的碳纤维片被从混凝土上拉下时,单片机自动记录下这时的强度值。数字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为已知技术制造的产品,市场均有销售,可在市场上选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2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动元件包装带输送定位驱动装置
- 下一篇:耐磨弹性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