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集油尘器的油尘清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27195.0 | 申请日: | 200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32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5/00 | 分类号: | B03C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集油尘器 清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尘清除装置,特别是一种静电集油尘器的油尘清除装置。
早期在申请第86220089号台湾新型案中,曾提出针对静电集油尘器内部所收集的油尘,利用热风及蒸汽的导入进行溶解清除,确产生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形成此业界的采用风潮,使陆续又有申请第88204889号提出并获准台湾专利在案,主要是针对将热风由上向下引导全机壳底部,再贯注入机壳内部,使能顺应热风由下往上的特性,产生较良好的热风导送效果,亦有其不错的成效。然而,经本案创作人这些年来的实务运作,发现上述各种热风导入装置,在应用上仍有其缺失;即:
①热风产生装置均设于本机体之外,且占用较大的空间,再由大风管配送联结至机壳的热风输入部位。故在本机体之外,均另装设有庞大的热风导送装置及管路,不仅占用太大空间,致使运用场合受到空间容纳的限制,且在外形上造成突兀而缺乏完整性,应有改善的必要。
②热风均是以单管单孔直接导送入机壳内部,分散度不佳,故欲充分产生溶解油尘的效果,必需等待热气完全充满机壳内部,才具明显的成效,无形中造成等待时间增长(即清除作业的时间增长),及热气源提供量的相对增加,较耗费能源而不经济,且热空气直接喷向静电机组亦易造成电极板的损伤,噪者亦较高。
③热风的导入不均匀,将造成油尘清除不均称,容易造成局部污染过度的现象,因清洁不足而产生的缺失仍然存在,使用日久后亦有产生运作失效及相关危险性的可能,明显降低清除作业后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颖而可靠的产生及导送热风(汽)的静电集油尘器的油尘清除装置,令热风的导送更为均称、和缓,且噪音低,具有进一步提升油尘清除效果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静电集油尘器的油尘清除装置,至少包括有一主机壳、多个装置于主机壳内的静电集油尘机组、一热风箱及热风导出装置等主要部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主机壳为一空架壳,其内部容架该多个静电集油尘机组,且位于主机壳的内底部设装有多个热风导出装置,对应该等热风导出装置的设置部位的主机壳上设有贯通孔槽,该贯通孔槽和主机壳外的该热风箱联接导通,并在主机壳底面设具排油孔;
热风导出装置是设置在主机壳的底部,其具有均匀分散朝向主机壳内的静电集油尘机组底端附近的多个热风喷流孔,可令导入热风导出装置内的热空气,自该等热风喷流孔分散热气流进入主机壳的内底部;
热风箱为一封闭型箱体,至少具有一鼓风口及一出风孔槽,鼓风口与出风孔槽间形成风室,风室中装设有加热器,且在鼓风口衔接一鼓风装置,该出风孔槽则藉由贯通孔槽衔接热风导出装置。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热风导出装置是由热风导出罩、上封罩及导风套座等元件所构成,热风导出罩设有热风喷流孔,且其顶部设具多个导流孔槽,至少其一更通过一导风套座衔接至贯通孔槽;上封罩则再罩封于该热风导出罩的上方,在各导流孔槽与上封罩间形成一导风空间。
另设有一底座支撑装设于主机壳的底侧,该热风箱含纳于其内。
其中的底座内部有一油槽,藉以承装自排油孔所排放各油污。
其中的出风孔槽朝向贯通孔槽之内,并设有一外伸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由装设于集油尘器底架范围内的热风箱自机壳底部导送热风进入机壳之内,并在该热风导入位置预设一热风导出装置加以衔接,该热风导出装置具有缓和及均匀散热气流的作用,恰能有效改善上揭传统机具的缺点,当由热风箱鼓动热空气或蒸汽经贯通孔进入热风导出装置时,被均匀分散于集油尘器底部油尘清除部位,并依热气流上升的作用全面流过集油尘器内部,达到除油尘更完全,且更节省热气源。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各项特征,兹列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剖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底侧观察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底侧观察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状态气流示意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导出装置立体分解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静电集油尘器主机壳1、多个静电集油尘机组2、一底座3、一热风箱4及热风导出装置5等主要部分所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速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7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保温共板法兰连接空调通风管道
- 下一篇:立式环流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