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25200.X | 申请日: | 2001-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6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於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9/26 | 分类号: | A44B19/2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陈红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形 拉链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尤指一种可完全自动化组装,可有效节省组装成本的拉链的拉头结构。
请参阅图1所示的公知隐形拉链的拉链头结构,该拉链头1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10、一钩板11、一弹簧12及一拉动单元13。该本体10顶部可供该钩板11连结,该钩板11可钩设该拉动单元13,该弹簧12套设于该钩板11的一端,该钩板11由一铆钉111铆接于该本体10之上,该铆钉111铆接于该钩板11的中间位置,该铆钉111形成一支撑点,再借助该铆钉111形成一似跷跷板的动作,以供该拉动单元13可在拉链(图略)内上、下拉动。
但是,由于上述的拉链头1结构由一铆钉111铆接,所以,必须经人工将该铆钉111置于定点后,再进行铆接工作,并无法自动化组装,而现今由于工资高涨,上述的结构又必须使用大量人工,导致组装成本至今依然高居不下。
为此,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拉链头结构,在实际安装或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借助冲压连结的拉头结构,达到可自动化组装,不需使用大量人工,可有效节省组装成本,并可直接提高生产力,增加产能。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该拉头结构包括:一本体,其形成有凸条,该凸条上形成一凹陷部,该凹陷部内设有一凹槽;一钩板,其一端形成一钩部,另一端形成一支点,该支点并埋设于该本体的凹陷部内,该钩板顶面形成一平面;一弹性元件,其抵设于该钩板的平面;一接合板片,其固设于该本体的凹陷部内;及一连接环,其形成有可供该钩板的钩部钩设连接的连接口;一拉动单元,其一侧与该连接环的连接口连接。借助冲压将上述零部件结合成一拉头结构。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一钩板、一弹性元件、一接合板片及一拉动单元;该本体上形成有导槽及凸柱,该导槽可供拉链设置,该凸柱上形成一配合该钩板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内设有一凹槽可供该钩板连接该拉动单元,该弹性元件抵设于该钩板的顶面前缘处,该接合板片可利用冲压方式将本体、钩板及弹性元件等结合为一拉头结构。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示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公知隐形拉链的拉链头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尤指一种可完全自动化组装,有效节省组装成本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20、一钩板30、一弹性元件40、一接合板片50及一拉动单元60。
该本体20可为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材质所制,该本体20上形成有导槽21可供拉链(图略)设置,该本体20上形成一凸条22,该凸条22上形成一配合该钩板30的凹陷部23(如图4所示),该凹陷部23内设有一凹槽24,该凹槽24可供该钩板30一端的钩部31钩设。
该钩板30可为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材质所制,该钩板30一端形成钩部31,该钩部31可钩设一连接环62的连接口61,该拉动单元60一端并可与该连接环62连接,该钩板30另一端形成一支点32,该支点32并埋设于该本体20的凹陷部23内(如图4所示),该钩板30顶面形成一平面33,该平面33可供该弹性元件40抵设。
该拉动单元60可为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材质所制,该拉动单元60上可打设商标或图腾等样式,该拉动单元60可与该连接环62连接,连接环62形成一连接口61,该连接口61可供该钩板30的钩部31与该拉动单元60钩设连接,避免使该钩板30的钩部31与该拉动单元60脱离分解(如图3所示)。
该弹性元件40可为片体形状(如图2所示)、夹片形状(如图6所示)或倒「U」形的环片(如图7所示)等样式,该弹性元件40抵设于该钩板30的平面33,以使该钩板30的钩部31确实与该凹陷部23的凹槽24连结(如图4所示),亦可拉动该弹性元件40令该钩板30的钩部31与该凹陷部23的凹槽24分离(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5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YY型门式脚手架
- 下一篇:一种空气压缩机无功功率补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