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扇马达转子与外壳的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24738.3 | 申请日: | 200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854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桂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4 | 分类号: | F04D29/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扇 马达 转子 外壳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扇内马达转子与外壳之间的固定结构,尤指一种具有精准定位效果的吊扇马达转子与外壳之间的固定结构。
传统使用的吊扇马达(如图1所示),其马达转子A与定子B的配合精度是以外壳C的顶轴孔C1与周缘壁C2为基准(点),由于马达外壳C由金属胚板冲压而型,从而会发生变形并影响C2周缘壁的平整度,最终导致转子A发生偏移,使得转子A与定子B之间的同心度不高,进而影响转子A与定子B之间的配合精度。因此传统的吊扇马达在组装前,必需先对转子A的外径A1和内径A2实施修整加工,而这一繁琐且复杂的加工程序,又必需使用数控机床来加工实施,这样不但增长了加工时间、制造及设备成本,而且多项加工程序也使得生产速度减缓、经济效益降低。
另外,传统吊扇马达的外壳C是在其顶面的适当处直接冲裁有多个栓孔C3,由于栓孔C3的周缘为平面状并且厚度较薄,因此这种外壳C在其栓孔C3周缘处的结构性较差。当外壳C与转子A结合时,外壳C极容易因被重压或储藏不当而发生碰撞,甚至是人为因素,如:螺栓D的旋锁力过大、放置不当或挤压…等,而失去原有的同心度及精度,致使不合格率增加。如此不但浪费人力,而且其制造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成品价格高昂。
因此,传统吊扇马达转子与外壳的固定结构,不论在加工制造或组装结合过程中,都由于设计不够完善,而存在多项缺失与不足,这无形中将影响到吊扇成品的经济价值和竞争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扇马达转子与外壳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除了能够提高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同心度外,还可增加外壳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其发生变形,同时使得转子和定子在组装过程更加简易、迅速,并且制造程序减少、加工时间缩短,使得产量增加,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提升。
本实用新型中马达转子与外壳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有马达转子、定子以及由上、下盖体组合而成的外壳,该外壳在其顶端中央处设有一顶轴孔,其中,所述外壳以顶轴孔的中心为基准点,在其四周的适当位置处预先冲凹有沉头槽,并在各沉头槽与外壳内侧壁面间形成一定嵌区。定子以顶轴孔为基准,转子以外壳的定嵌区为基准,使转子与定子二者之间具有精确的同心度。马达转子在对应外壳各沉头槽的适当位置处设有栓柱,并在栓柱的外侧缘凸设有一定位榫,在结合时,将马达转子栓柱的定位榫容嵌入外壳的定嵌区中,使得马达转子与外壳具有迅速且精确的定位效果。
为了使审查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同时能够使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进行具体实施。
图1是传统吊扇马达转子与外壳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结构在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实施例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转子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吊扇马达与外壳的固定结构由一马达转子1、一定子2和一外壳3组合而成。其中外壳3由一上盖体31和一下盖体32组成,该外壳3在上、下盖体31、32的顶端中央处分别设有一顶轴孔30,并且以顶轴孔30的中心为基准点,在其四周的适当位置处预冲凹有若干沉头槽33,同时,在各沉头槽33与外壳3内侧壁间形成一定嵌区34。在组装时,定子2以顶轴孔30为基准,马达转子以外壳3的定嵌区34为基准,从而使得马达转子1与定子2二者之间具有精准的同心度。各沉头槽33在定嵌区34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孔331,同时,分别在沉头槽33内的中央处设有栓孔332。
本实用新型中马达转子1在对应于外壳3中各沉头槽33的适当位置设有栓柱11(11’),各栓柱11的顶端分别设有螺孔12,而位于栓柱11的外侧缘凸设一定位榫13。如图2和图6所示,该栓柱11可采用柱形、长弧形或其它适合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巨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4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