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用换热通风机无效
申请号: | 01222644.0 | 申请日: | 200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5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红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3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器用 通风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空气热交换的双向通风机,属于空气换热与通风的技术领域,尤其适于给分体式空调器增加通风换气的功能。
目前,公知的分体式空调器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的大多数分体式空调器不具有换新鲜空气的功能,虽然相继增加了过滤、杀菌和除异味功能,但均无法改善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即空气的含氧量,当人们长时间呆在有空调的房间内,空气中的含氧量逐渐减少,会感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要消除这种现象,只有连续地、定量地向室内补充室外的新鲜空气,用开门窗的方法通风换气,既浪费能量,又无法保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这一难题长期困惑着空调生产厂家和广大消费者。
2.有少数厂家生产出具有补充新风功能的空调器,但仅是单一性地向室内送新风或向室外排浊气,不仅增大能耗,而且只能满足当室内只有少数人时的情况,无法满足室内人数较多或人员流动场所的使用要求。
3.使用大型集中制冷/供暖空调设备的用户,在定量补充新风过程中使用的空气换热器是一种静态的传统换热器,不仅体积大,而且换热效率低,浪费很多能量。
4.市场曾经出现过“保温换气机”的产品,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动力惯性驱动热交换器”(专利申请号90104278.1),而且围绕这一原理,有过数项改进结构或工艺的专利申请,但是均存在以下缺陷:
(1).换热芯体中的金属换热片是单件粘接或铆接到两端环形支承架上,制做工艺复杂,无法实现连续性生产,作业效率低,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2).换热芯体以1200~1450转/分的高速旋转,单件粘接金属换热片的工艺无法满足换热芯体高速旋转所须的动平衡条件,从而导致产品噪音、振动较大,无法满足起居室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用换热通风器,不仅在高效换热的基础上实现吸新风、排浊气同步进行的换气过程,而且简化换热芯体的制造工艺,可实现连续性生产,完全可达到高速旋转所须的动平衡条件,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一芯管套装在外转子电动机的外壳上,在芯管的两端各配装一个支架,该支架沿径向呈放射状排布偶数个离心式叶片,再将薄金属带呈“S”状折绕在芯管两端的支架上,在金属带外侧包裹保温材料,形成含有数十个隔离风道的圆柱体,固定于外壳的两个渐开线蜗壳分别与圆柱体两端的离心式叶片配合,再将电动机的轴固定于外壳上,当该圆柱体旋转时,呈“S”状折绕的薄金属带构成的隔离风道和两端的离心叶片及蜗壳共同形成流向相反两股气流,由于圆柱体的旋转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垂直,削弱了气体在金属带表面的层流,所以在隔离风道里的冷、热气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动力惯性驱动热交换器”的基本原理,在结构和制造工艺有以下特点:
1.圆柱形换热体中的换热金属带的支架与离心叶片合二为一,且支架与金属带接触的表面在径向的任一横剖面所形成的边长均相等,这样才能使金属带的两边在每次折绕均与芯管轴线平行。
2.圆柱形换热体中的换热金属带是呈“S”状折绕在芯管两端的支架上,且金属带首尾相接,而不是多片分别粘接在两端支架上,所以可在步进机构上实现机械化连续生产,不仅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可达到高速旋转所须的动平衡条件。
3.在圆柱形换热体新风吸气端加装一个过轴线的剖面呈梯形的过滤网,与圆柱形换热体一同高速旋转,利用离心效应自行清除过滤网上的积尘,使用简便。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调整支架的离心叶片数量和直径的大小来确定风量、风压及换热效率。由于采用上述特殊结构和制造工艺方案,使“动力惯性驱动热交换器”的基本原理向商品转化迈进了一大步,本实用新型集换气、热交换于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免清洗滤网,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换热体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及离心叶片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及离心叶片主视图
图1中1.支架及离心叶片 2.渐开线蜗壳 3.换热薄金属带 4.芯管 5.外转子电机 6.梯形过滤网 7.轴承 8.浊气排气口 9.新风排气口 10.浊气吸风口
图3中11.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红,未经郑伟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2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