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油料灌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20121.9 | 申请日: | 200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745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为;陈刚;杜云岗;孙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天津新科成套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5/37 | 分类号: | B67D5/37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祁建国 |
地址: | 102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油料 灌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油装置,尤其是一种旋转式油料灌注装置。
油料灌注装置各式各样,有鹤嘴式加油管、提拉式灌注器等等,但是普遍都存在油料的喷溅、滴漏等问题,特别是在部队油料供应保障中粘油的分装和灌注,喷溅和滴漏会造成浪费,或环境污染,或影响称重,不能保证灌装的精度。特别是可能影响部队难以完成规定的技术任务,直接关系着先遣部队的应急保障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喷溅和滴漏的旋转式油料灌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油料灌注装置由套管阀、横管、旋转结构等组成,套管阀主要包括内外套管、内外止落套、密封部件等,外套管的拉伸保证灌注时套管阀伸入油桶灌入口而不产生喷溅情况,外套管收回后,关闭套管阀而不出现滴漏现象。旋转结构的输油管使灌注装置方便地实现套管阀与灌入口的对接,旋转结构通过旋转接头等来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灵活,打开套管阀输油时,不会产生油料喷溅情况,关闭套管阀时,不会出现滴漏现象,旋转接头使套管阀与油桶加注口的对接方便。本实用新型是为部队移动式油料供应站、供应车专门研制的配套装置,以满足战时后勤装备的油料供应,具备抢收、抢发、灵活、方便等性能。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除油料外其它液体的灌注。
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外止落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灌注时的结构示意图。
1--套管阀总成2--横管3--旋转结构
4--上接头5--密封圈6--下接头
7--内套管上部8--外止落套9--凸柱10--内止落套
11--外套管12--斜槽13--内套管下部14--出油孔
15--凸台16--密封垫17--灌注口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套管阀总成(1)、旋转结构(3)和横管(2)等,套管阀总成由内套管(7、13)、外套管(11)、内外止落套(10、8)、密封垫(16)等组成,内套管上部(7)开口与横管(2)连接。
内套管下部(13)侧壁对称开有出油孔(14),内套管底部固定一密封垫(16),密封垫(16)大小正好与外套管(11)下端灌注口(17)内径匹配。
外套管(11)内径与内套管下部(13)外径相匹配,以保证内套管在外套管内伸缩自如,从而使灌注口(17)便于伸进油桶或其它容器,防止油料的喷溅。外套管(11)中部的内径大于上下两部分的内径,使外套管(11)的形状呈“中”字形。
内套管上部(7)侧壁固定一环形外止落套(8),外止落套(8)侧壁对称位置上开有一斜槽(12),外套管(11)上部侧壁对称位置各有一凸柱(9),可以卡在斜槽(12)中。
外套管(11)上顶部外侧还设计有一固定内止落套(10),以保证外套管(11)拉伸后与内套管下部(13)不脱落。
本实用新型工作情况:
当输油装置关闭时或灌注完成后,向上推外套管(11),使外套管(11)的凸柱(9)卡在斜槽(12)中,此时内套管底部的密封垫(16)正好堵住外套管(11)的灌注口(17),通过旋转外套管(11),凸柱(9)沿斜槽(12)斜面螺旋上升并锁定,从而压紧密封垫(16),使管内油料不能滴漏。
当灌注油料时,旋转外套管(11),使凸柱(9)脱离斜槽(12),拉伸外套管(11),使外套管(11)伸入到油桶或其它容器中,内止落套(10)正好卡在凸台(15)上,油料通过内套管下部(13)的出油孔(14),再经过外套管(11)的灌注口(17)流至油桶或其它容器而不发生喷溅。
旋转结构由上接头(4)、密封圈(5)和下接头(6)等组成,上接头(4)与横管连接,下接头(6)通过密封圈(5)与主油管连接并可以旋转,方便油料的灌注。
有时,套管阀可以单独用于灌注而不与旋转结构一起配套使用,即旋转结构并不是必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天津新科成套仪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天津新科成套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0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