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通信导管无效
申请号: | 01219613.4 | 申请日: | 200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0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洪纪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兰(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通信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导管,该导管内可以安装通信光纤束,更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擦力较小的,可以用来安装或放置多路光纤束的受双重保护的微型通信导管。
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将光导纤维电缆插入内导管时,在内导管内壁与光导纤维电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摩擦力。另外,内导管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其截面形状有时会有所改变,比如从圆形变成椭圆形,这也会增加放置光导纤维电缆时的摩擦力。为了克服这些摩擦问题,中国专利《内导管》(专利号95223313.4,授权公告号CN2251821Y)公布了一种由外管和内管组成的内导管,其内管由含有高密度交联聚乙烯,玻璃小珠或片状石墨的高润滑性能的聚合材料制成,由于内管材料润滑,从而达到了减少光导纤维电缆与内导管之间的摩擦力的目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该实用新型专利只能用来安装放置一根光导纤维电缆。为了增加通信容量,就需另配套铺设一根或多根内导管,实现光缆通信扩容能力,但其成本很高,且操作施工劳动程度较大,因此,其通信的传输能力因成本问题受到制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通信导管,在同等条件下实现了光纤通信能力的大幅增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微型通信导管,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具有高拉伸强度的柔软内导管,所述柔软内导管的内腔设有2-10个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小口径微型内导管。为了减小摩擦,柔软内导管内壁和/或小口径微型内导管内壁可以是沿纵向的凹槽结构,也可以是硅质层的硅芯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在柔软内导管的内腔设置了多个小口径微型内导管,柔软内导管及小口径微型内导管双重有效地保护了光纤束,从而能够实现通过光纤束多路传输通信。由于柔软内导管的内管壁和小口径微型内导管的内管壁均具有润滑功能,所以能够减少放置光纤束时的摩擦力,实现远距离铺设光纤束,并可以大大提高通信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小口径微型内导管内放置有光纤束的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导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微型通信导管的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通信导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微型通信导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通信导管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微型通信导管的截面示意图。
实施例1
在图1、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通信导管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先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柔软内导管1,其次是可以装入柔软内导管1中的结构相同或类似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小口径微型内导管4。根据具体的尺寸不同,可以装入不同数量的小口径微型内导管,柔软内导管的规格包括但不限于φ89/75,φ40/33,φ50/42,φ32/26,而小口径微型内导管的规格包括但不限于φ12/10,φ11/9,φ10/8,φ9/7,φ8/6.5,φ7/5.5,φ6/4.5,φ5/3.5。一般根据比例尺寸,选择2-10根,最好是5-7根小口径微型内导管,通过专有设备采用气吹法将多根小口径微型内导管同时装入柔软内导管内腔中,形成多个通信线路的通信导管。
柔软内导管1由两部分组成,柔软内管外壁2具有高拉伸强度的聚合材料(比如聚乙烯)制成,内管是含有高密度交联聚乙烯、玻璃小珠或片状石墨的高润滑性能的聚合物制成的含有硅质的硅芯内管层3。硅芯内管层3与外壁2通过同时进行热轧的共挤压方法制成。因为硅芯内管层是固体润滑剂,可以大大减少在气吹时小口径微型内导管与柔软内导管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适合于制造柔软内导管硅芯内管层3的材料有浸渍硅的聚乙烯、浸渍石墨的聚乙烯等。浸渍硅的聚乙烯中硅的重量百分比约为0.01%-20%。为了增加其抗摩擦的机械性能,可加入直径在4至6微米之间的玻璃小珠,在某种条件下其重量百分比可达24%,此重量百分比是根据硅的含量来决定的。或者,可用2-10%重量百分比的片状石墨代替玻璃小珠。
小口径微型内导管的外壁5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内壁由含有硅质的硅芯层6制成,也可以是沿管纵向延伸的凹槽结构。根据情况其规格、尺寸相对较小。在小口径微型内导管4内腔也是通过专用设备,采用气吹法将2-48根光纤束7装入每个小口径微型内导管中。光纤束7得到了小口径微型内导管4及柔软内导管1的双重保护。这样就形成了大管内腔设有若干小管,小管中又有若干光纤束的结构,可以实现多路通信,大大提
高通信能力。在同等条件下,也可以大大降低管道铺设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兰(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都兰(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