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动的膝肘护具改良无效
申请号: | 01218508.6 | 申请日: | 200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86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江邦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拉帕英迪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71/12 | 分类号: | A63B71/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护具 改良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滑动的膝肘护具改良,尤指一种可确实防止因膝肘关节弯曲频繁而易位的止滑护具构造。
随著物质水平的提升,一般人对于身心状态的均衡发展已愈见重视,例如有越来越多的人透过运动以训练体能或维持身体健康。事实上,从事任何运动都应适可而止,过量、过于激烈或姿态动作不正确,都可能引起运动伤害,为避免发生运动伤害,坊间亦出现很多的护具,用于防护身体各部位的包括有:护膝、护肘、护腕等。其中护膝、护肘的基本构造大致相同,主要是将弹性材料两端缝合而构成一筒状本体,供手脚穿置后拉至肘/膝关节处后,利用织布本身弹性而固定于该处。此种护具坊间十分常见,且构造亦相当单纯,但其实用性却有未尽理想的处,主要在于护具固定的肘膝处为弯曲动作频繁的关节部位,虽护具是由弹性材料构成,但在弯曲伸展动作频繁的状态下,十分容易自被防护肘/膝处移开,故在运动场上经常可见,运动者不时的拉扯护具,使其恢复至原始的肘/膝关节处,其不便性即可见一斑。
在已公开的公告第四一三0七四号「护膝、护肘的构造改良」新型专利案,针对前述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其构造请参阅附件的专利公报影本所示,其是由海棉贴布(NEOPRENE)或其他具有伸缩作用的贴布或织布以横向缝制构成一本体11,并在接近本体11中段处固设一块以直向缝制的伸缩贴布12,利用伸缩贴布12赋予所在部位一可沿直向延展的特性,意即膝肘关节弯曲时,可利用前述伸缩贴布12提供的缓冲伸展空间,以防止护膝或护肘在关节处滑动。
而前述专利案固然提出了一解决方案,惟对于真正造成护具易位的原因似未考虑周延,具体而言,护具滑动的原因在于膝肘关节的弯曲频繁,故对护具上端或下端形成拉扯而造成易位,换言的,护具滑动的主要原因是于其上端或下端位置未能确实固定而易位;然而,前述专利案未考虑及此,仅赋予特定部位一延展空间,未考虑实际产生滑动的部位,故就整体效果而言,仍难称周延实用,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确实防止因膝肘关节弯曲频繁而易位的防滑动护具。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护具以弹性材料构成一筒状本体,该本体内侧壁的上、下端或其纵向位置形成有一止滑部,利用止滑部与关节处皮肤表面形成的高磨擦特性,以有效防止本体因肘膝关节弯曲频繁而易位。
前述止滑部是位于本体内侧壁的上端位置。
前述止滑部是位于本体内侧壁的下端位置。
前述止滑部是以纵向固定于本体内侧壁上。
前述本体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一缝接部,缝接部内侧形成有止滑部。
前述本体上设有纵向缝接部,缝接部内侧形成有止滑部。
前述止滑部是由硅胶涂布形成的连续凸纹构成。
前述止滑部的连续凸纹是呈波浪状。
前述止滑部的连续凸纹是呈三角波形状。
为使贵审查员进一步了解前述目的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内外翻面后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如以下所述,首先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是以弹性材料构成一筒状本体10,该弹性材料可分别由弹性织布、合成橡胶或海棉薄片贴布等构成;该本体10于内侧壁上的适当位置形成有止滑部20,以便利用止滑部20与关节处皮肤表面形成的高磨擦特性,而有效防止本体10因肘膝关节弯曲频繁而易位。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为图1内外翻面后的外观图,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0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一缝接部11、12,该缝接部11、12亦由弹性材料构成,其内侧壁上则形成有止滑部20。
又前述止滑部20是由硅胶涂布所形成的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连续凸纹构成,于本实施例中,该连续凸纹是呈曲折状,藉以加长止滑部20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以增进止滑效果。至于前述连续凸纹是呈波浪状、三角波或其他的连续曲折形状。
又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其仅于筒状本体10的内侧壁上端处形成止滑部20,具体构造是于本体10上端连接一缝接部11,该缝接部11于内侧壁上形成有止滑部20,该止滑部20的构成是与前一实施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拉帕英迪克公司,未经拉帕英迪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8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专用信号显示监控装置
- 下一篇:油井循环砾石充填、防砂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