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行流蒸发器无效
申请号: | 01214014.7 | 申请日: | 200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95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苏红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蒸发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的空调装置,特别是一种客车内的顶置蒸发器。
目前常用的车用空调蒸发器分为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三种类型。对于管片式车用空调蒸发器而言,由于其制冷剂转向弯头较多,造成制冷剂流动阻力较大,制冷剂侧压力损失大;因热交换翅片与导管之间呈扩胀连接而使其传热效果不良;而且因导管通常采用铜管而使得整个产品较为笨重。对于管带式车用空调蒸发器而言,由于它是用一条较长的扁管经加工成为蛇形状,制冷剂流动路径长,转向处弯曲面多,造成制冷剂流动阻力较大,制冷剂压力损失大;而且因扁管壁太厚而使得其热交换效率较低。对于层叠式车用空调蒸发器而言,由于外形尺寸的局限,它不能满足大换热量的条件,适用范围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适用范围广、热交换效率高的平行流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在两个彼此相对的左、右集流腔体之间连通有多个彼此平行薄壁扁管,通过隔板将右集流腔体分隔成的排汽腔和进液腔上分别设置有排汽管、进液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从进液管流入的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经右集流腔体中的进流腔后沿一组彼此平行的薄壁扁管中流动,吹过薄壁扁管外的热空气通过薄壁扁管的管壁与制冷剂发生热交换后而变成冷空气,制冷剂也不断地吸热而蒸发成汽态,呈汽态的制冷剂经另一组彼此平行的薄壁扁管、右集流腔体中的排汽腔沿排汽管排出,经过处理后成为雾状的制冷剂又流回进液管内,如此反复循环流动达到空气制冷的目的。由于制冷剂在本实用新型的流动路径短、流向转弯极少、与薄壁扁管的接触面大,因此,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很小,其侧压力损失小,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显著提高,提高了制冷效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2.由于制冷剂在薄壁扁管中以一组平行流动的方式进行,流动路径短,转向外无弯曲,因此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小,制冷剂的侧压力损失小。
3.采用了薄壁扁管后,一是明显减轻产品的重量,二是增大了制冷剂与导管壁之间的接触面,显著地提高了热交换性能。
4.可用于轿车、微型车、中巴车和面包车等,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左集流腔;2.右集流腔;3.薄壁扁管;4.隔板;5.排汽管;6.进液管;7.翅片;8.防护边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两个彼此相对的左集流腔1、右集流腔体2之间连通有多个彼此平行薄壁扁管3,通过隔板4将右集流腔体2分隔成的排汽腔和进液腔上分别设置有排汽管5、进液管6。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从进液管流入的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经右集流腔体中的进流腔后沿一组彼此平行的薄壁扁管中流动,吹过薄壁扁管外的热空气通过薄壁扁管的管壁与制冷剂发生热交换后而变成冷空气,制冷剂也不断地吸热而蒸发成汽态,呈汽态的制冷剂经另一组彼此平行的薄壁扁管、右集流腔体中的排汽腔沿排汽管排出,经过处理后成为雾状的制冷剂又流回进液管内,如此反复循环流动达到空气制冷的目的。由于制冷剂在本实用新型的流动路径短、流向转弯极少、与薄壁扁管的接触面大,因此,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很小,其侧压力损失小,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显著提高,提高了制冷效率。
如图1、4所示,为了增强热交换效率,薄壁扁管3外壁上设置有翅片7。为了防止受到损伤或沾上灰尘,在最上及最下的薄壁扁管3上设置有与翅片7相对应的防护边板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苏红,未经陈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4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把管关节
- 下一篇:密闭式蓄电池极板的耳部焊接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