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金属塑料复合管无效
申请号: | 01213979.3 | 申请日: | 200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5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荣森;罗荣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荣森;罗荣尧 |
主分类号: | B21D51/10 | 分类号: | B21D51/10;B21D51/16;B32B1/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谢焕武 |
地址: | 61007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金属塑料 复合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
现有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的管体是由塑料包覆层和夹设于该包覆层之内的一层带孔金属管层构成,其中,带孔金属管层和塑料包覆层共同决定了管材的强度,而带孔金属管层实际上对管材的强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上述管材中,带孔金属管层的孔洞处只有塑料材料(在制作管材时,塑料材料会进入孔洞而将孔洞充满,并形成将两层塑料包覆层连为一体的塑料连接体),管材在该处的强度明显降低,从而成为管材的薄弱点。当管道的内压较大时,容易造成管道在上述孔洞薄弱处被突破而出现渗漏,甚至发生位于孔洞内的塑料材料从孔洞中被挤出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复合管的管体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整体强度较高的多层金属塑料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管体的管壁中设置至少两层带孔金属管层,同时,除了仍然由塑料包覆层充当管体的内壁和外壁之外,还让塑料包覆层充填到相邻带孔金属管层之间。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管管体的管壁由带孔金属管层和塑料包覆层构成,其特征是所述带孔金属管层至少为两层,在相邻带孔金属管层之间夹置有塑料包覆层,管体的内壁和外壁均由塑料包覆层充当,在相邻两层塑料包覆层之间具有穿过带孔金属管层的开孔而将二者固定连接的塑料连接体。也即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管管体中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带孔金属管层,而每层带孔金属管层均处于被上下两层塑料包覆层包覆的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适当选取各层带孔金属管层的孔洞位置、孔洞形状及孔洞尺寸,就可以使管体的整体强度得到增强。例如,可以让不同带孔金属管层的孔洞位置相互交错,从而使一层带孔金属管层的孔洞所造成薄弱点能够被另一层带孔金属管层的非孔洞位置所弥补,不同带孔金属管层之间实现了强弱互补,管材的整体强度也就得到了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的带孔金属管层可以采用钢材制成,但在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其它金属材料制作。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将两层塑料包覆层连为一体的塑料连接体可以在制作管材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例如,若采用挤塑工艺制作管材,制作塑料包覆层的塑料材料就会在制作过程中进入带孔金属管层的开孔,待其凝结后就会成为将相邻两层塑料包覆层连为一体的塑料连接体。实际上,上述各层塑料包覆层及上述塑料连接体也是在挤塑过程中一次成型,所以各塑料包覆层及上述塑料连接体均为同一塑料体,而各带孔金属管层是被包覆于该塑料体内。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由于对管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加带孔金属管层的数量并让塑料包覆层进入二相邻带孔金属管层之间,使管材的整体强度得到了增强,提高了管材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尤其适宜于制作成口径在1000毫米左右的大口径管材。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图1是实施例1中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层金属塑料复合管管体1的管壁由带孔金属管层3、5和塑料包覆层2、4、6构成。本例中的带孔金属管层为两层,在相邻带孔金属管层3、5之间夹置有塑料包覆层4,管体1的内壁2和外壁6也均由塑料包覆层充当,在相邻两层塑料包覆层之间具有穿过带孔金属管层的开孔而将二者固定连接的塑料连接体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相邻带孔金属管层3、5上的开孔交错设置。本例中的带孔金属管层3、5由管壁上开设有孔的金属焊管制成。制得的复合管管径为1600毫米。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管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带孔金属管层为三层。与此相对应,在带孔金属管层3、5之间夹置有塑料包覆层4,在带孔金属管层5、7之间夹置有塑料包覆层8,管体1的内壁2和外壁6仍然由塑料包覆层充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荣森;罗荣尧,未经罗荣森;罗荣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3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产生器的结构改良
- 下一篇:顶部底线平直、地呈L形整体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