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热管用自动除垢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10564.3 | 申请日: | 2001-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51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激明 |
| 主分类号: | F28G1/16 | 分类号: | F28G1/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310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 管用 自动 除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中的通用件,特别是一种传热管用自动除垢装置,适用各种直线型壳管式产热设备,如冷凝器、换热器和蒸发器等。
中国专利文献CN2214239Y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传热管内除垢防垢的清洗装置”,它包括传热管和管内的多孔螺旋扭带,传热管进液端装有固定架,螺旋扭带一端与穿过固定架上轴孔的销轴连接,另一端自由。螺旋扭带经流体的冲力即可自旋,擦刮管内壁,起到清除管壁污垢的功能;又因扭带的导流作用,使管流形成以螺旋流动为基流的复杂流动,起到强化换热功能。但该装置也有两点不足:一是流速下降过多。设置螺旋扭带本身影响流速,其上过多的孔也增加了阻力,影响换热效率。二是有多处设计不够牢固。首先螺旋扭带的材料为单层塑料比较单薄,扭带一长又多孔便容易变形和断裂;其次连接螺旋扭带的销轴本来很细,开叉处强度明显不够,很容易断裂;再则销轴与固定架之间的接触面较小,不耐摩擦。凡此种种都影响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持自动除垢和强化换热功能,对管内液体流速影响小,且使用寿命比较长的壳管式传热管用自动除垢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这种传热管用自动除垢装置,包括安装于传热管进液端的固定架,销轴穿过固定架上的轴孔与安装于传热管内的螺旋扭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扭带上无孔。在螺旋扭带内镶嵌金属片(或金属丝),增加强度以减少断裂。为了克服开叉设计容易引起的断裂,将销轴的尾部设有小孔即可。销轴的头部有设凸球面,与固定架轴孔的凹球面相配合,则可以大大增加接触面,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保持了自动除垢和强化换热功能,对管内液体流速影响小,换热效率有较大提高,且使用寿命增加,维修少,是一种设计合理的壳管式传热管用自动除垢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有4根支撑的固定架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镶嵌金属片的螺旋扭带B-B剖面图;
图5是镶嵌金属丝的螺旋扭带B-B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于管内的略短于传热管1的螺旋扭带2,安装时不能弯折变形;螺旋扭带由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约150℃)的工程塑料制成,表面光滑。螺旋扭带内镶嵌一长条金属片或两根以上的金属丝2-1(见图4、5),本例为两根金属丝,既增加强度又不易变形。传热管的进液端装有固定架3,固定架的支撑3-1有2~4根均布,支撑之间形成进流孔3-2,支撑的数量以固定架所需牢度确定,本例为2根。销轴由抗拉耐高温、耐磨工程塑料制造,成T型,头部设有凸球面4-2,与固定架轴孔的凹球面5-1相配合,则可以大大增加接触面,延长使用寿命;销轴穿过固定架上的轴孔5,用金属丝圈6穿过尾部开设的小孔4-1,即可将螺旋扭带连接,该小孔设计比开叉设计的强度大,可以减少断裂。运行时,管程流体通过轴向固定架中部的进流孔流入传热管内,擦刮管内壁,起到清除管壁污垢的功能。
实施例2。见图2、3,本例的固定架有4根支撑3-1,其余同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激明,未经沈激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