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力轮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08266.X | 申请日: | 2001-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71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村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力轮。
习知的推力轮具有多种不同型式、如图6、图7所示,是习知推力轮的一,主要包括壳体1’、握杆2’、主轮3’、二滚轮组4’、扭力弹簧5’,其中壳体1’具开口朝下的容室,并于中央设置可供穿插握杆2’的轴孔11’,且于二侧内面设置接合杆12’;主轮3’轴心套穿于握杆2’,并于外缘设置齿纹部31’,于主轮3’设置可供与扭力弹簧5’组接的穿孔32’;又,滚轮组4’具二平行排列的轮体41’,并于中央设置轴杆42’,且于轴杆42’外缘设置齿纹部421’;
扭力弹簧5’系穿套于握杆2’上,且二端部51’、52’分别与主轮3’及壳体1’组接。
当实施操作时,使用者可俯身并用手部握持握杆2’,使二滚轮组4’于地面上滚动,并当滚轮组4’于滚动时可藉齿纹部421’与齿纹部31’啮合带动主轮3’转动,且同时令二扭力弹簧5’对应旋紧动作,当主轮3’旋转一周使扭力弹黄5’的端部51’与接合杆12’抵靠时即可令主轮3’与二滚轮组4’不再转动,并可限制推力轮最大行程,藉由扭力弹簧5’的弹性回复力以使推力轮回复原来位置。
但是,上述结构于实施时仍具有以下缺点:
1、组装时必须组设主轮3’元件以带动扭力弹簧5’扭转,造成组装费时及增加制造成本。
2、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操作推力轮方向错误时,主轮3’将带动扭力弹簧5’反向扭转,并将造成扭力弹簧5’的簧圈大幅扩张而损坏,并失去应有的弹性扭力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强,制造成本低的推力轮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推力轮,包括壳体、滚轮组、扭力弹簧、握杆等元件;所述壳体于二侧组设握杆;所述滚轮组具二轮体,呈平行排列,并于中央设置套杆连结,且枢设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中央适当处套设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部与滚轮组连动接合,另一端部与壳体接合。
所述套杆外缘套设具有较佳耐摩性的套管。
所述扭力弹簧外缘套设外套管,该外套管直径略大于扭力弹簧外径,二端与轮体中央位置组合定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推力轮前进并使滚轮组转动时可直接扭紧扭力弹簧,使扭力弹簧的各簧圈直径对应渐为缩小,且使扭力弹簧的簧圈紧密束合套杆时可使扭力弹簧不能再扭转,并可限制滚轮组不能再前进以限制推力轮的最大前进行程,又令推力轮复归时可藉由扭力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直接带动滚轮组复归以增进复归便利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套杆外缘可套设具较佳耐摩擦性的套管,使推力轮前进时可藉由扭力弹簧的簧圈与套简外缘紧密卡合以限制推力轮最大前进行程。
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扭力弹簧外缘套设外套管,套管直径略大于扭力弹簧外径,且二端与轮体中央位置组合定位,使外套管可定位扭力弹簧中心以防止扭力弹簧偏移,并可增进操作顺畅性,当使用者操作错误令扭力弹簧反转并使簧圈直径扩大时,该簧圈可与外套管内壁卡合而不再扩张,并可防扭力弹簧因反转而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进挡止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向动作时扭力弹簧与外套管卡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6为习知产品分解示意图
图7为习知产品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8为习知产品操作方向错误动作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二滚轮组2、套管3、扭力弹簧4、外套管5、握杆6等主要元件,其中;
壳体1具有外壳11及底座12,并于外壳11及底座12设置可供组设握杆6的穿孔111、121,于底座12底部设置可供组设滚轮2的轴扎122、轴杆123,又于适当处设置可供扭力弹簧4端部42穿插固接的接合孔124;
滚轮组2系由二轮体21呈平行排列且籍由套杆22连动接合,籍由轴杆123枢设于底座12上,又于轮体21设置可供组设扭力弹簧4端部41的接合孔211、于中央位置设置可供嵌置外套管5端部的嵌槽212;
套管3系由具较佳耐摩擦性的材料制造(如金属),并套设于套杆2 2上;
扭力弹簧4系套设于套管3中央适当处,并二端部41、42分别与滚轮组2的接合孔211及壳体1的接合孔124组接,又扭力弹簧4的簧圈43系成型具设定直径,并使扭力弹簧4扭紧时簧圈43直径可渐为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村,未经李金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金属镀层的压花玻璃
- 下一篇:小家具组接定位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