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干注膏器无效
申请号: | 01208111.6 | 申请日: | 200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724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陈安良;冯俊涛;何军;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农林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祥明 |
地址: | 7121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干 注膏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干注膏器。
药剂和肥料的使用效果受自然环境和树木本身的影响很大,使用后往往达不到目的,如许多果树黄叶病的防治,喷雾法效果不显著,根施效果更不好,原因是生长不良的果树往往根系不好,甚至有病,根吸收能力差,因而土壤施用效果不佳。如果把营养元素或药剂制成膏剂,在树干上打孔注入,一般三天即可见效。5~7天效果进入高峰,根据病情防治1~3次都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膏剂方便地注入树干的工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树干注膏器,其特征在于注膏器分为两部分贮膏瓶2和注膏管1,两部分可以合为一体或分离,合为一体的贮膏器上有注膏管1和注膏管头4,贮膏瓶底5拧在贮膏瓶2下面,分离的注膏器,贮膏瓶上有带外螺纹的瓶口3,注膏管1上部为注膏管头4,下部有内螺纹的封盖6。
贮膏瓶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方形、圆球形、扁圆形,注膏器可用塑料制成。
上述树干注膏器所述的贮膏瓶用于贮存膏剂,其容积大小为10~1000ml,根据药膏种类和使用对象来确定。
上述树干注膏器所述的注膏管可以为长10~50mm,其内径1~5mm,外径4-10mm贮膏瓶装入膏剂后封口,使用时在树干上打孔径4~10mm、孔深5~30mm、打开注膏管头,每厘米茎干直径注入膏剂0.2g即能使黄叶变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合为一体的注膏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离式注膏器的贮膏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离式注膏器的贮膏管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树干注膏器结合附图通过下面实施例实现。
实施例1:制取一套成一体树干注膏器模具,用塑料吹制成贮膏瓶,其容积40ml,注膏管长30mm,外径4mm,内径3mm的注膏器,热封注膏管头4,装入膏剂30g,用贮膏瓶底5拧在贮膏瓶2下面,5-6月选择1株基径2cm的黄化猕猴桃树,在距地面20cm处打一直径5mm,深10mm的孔,剪开注膏管头,挤入膏剂约0.3g(挤满为止),3天后叶片局部出现绿色部分,7天后90%叶片返绿正常。
实施例2:取一套贮膏瓶、注膏管分离模具,用吹塑法生产塑料贮膏瓶2,容积30ml;用注塑法生产塑料注膏管1,管长3cm,外径4mm,内径3mm,把膏剂从瓶口装入贮膏瓶至30ml,拧上注膏管1,即为成品。选一株直径10cm的黄化苹果树,在树干上不等高处打两个直径5mm,深2cm的孔,向孔中挤满膏剂,3天后黄化叶片局部返绿,7天后黄化叶片全部开始变绿,如果黄化严重,在原孔再注一次可以保证全部变绿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合流差速和分流差速锁模块的静压驱动行走系统
- 下一篇:踢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