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无效
申请号: | 01208055.1 | 申请日: | 200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892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宇靖 |
主分类号: | F27B5/05 | 分类号: | F27B5/05;B2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6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永磁 真空 烧结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炉领域用于烧结稀土永磁的烧结炉,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改变现有炉温的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要不断的创新,对稀土永磁体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烧结稀土永磁体工艺,其最后一道工序为真空烧结,烧结温度直接决定永磁体的最后密度,而密度对温度十分敏感,密度又对永磁体的各项技术指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温度偏低,则密度偏低;温度偏高,则导致过烧。以上两种行为都会导致永磁体性能恶化。现有的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其加热结构是一加热室,加热室的形状为圆筒形或方形,在加热室的径向方向上设置一发热体。这种烧结炉虽能烧结出稀土永磁体,但应加热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使得永磁体密度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稀土永磁烧结炉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稀土永磁烧结炉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能够改进传统现有常规稀土永磁烧结炉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稀土永磁烧结炉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使其烧结炉炉体内增设发热体,保证炉体内温度分布趋于一致,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使其烧结炉具有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优良功效,而更加具有实用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它包括有炉体部分炉体、炉门及炉体支撑架;加热部分发热体、电极及保温材料;冷却部分回气管、上进气管、热交换器、风机、进气管及风机支撑柱;真空部分真空泵、罗茨泵、扩散泵、汽缸及抽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在炉门内侧前屏、炉体内径向及炉门相对应一侧后屏装有发热体,在炉门一侧、炉体上及炉门相对应的一侧装有加热电极。
前述的炉门一侧、炉体上及炉门相对应的一侧装有热电偶。
前述的发热体的材料是钼或石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稀土永磁真空烧结炉克服了,现有稀土永磁烧结炉只在炉体径向方向上设置发热体,造成炉体两端温度偏低,致使炉两端烧结的磁体密度偏低的缺陷。因而改进炉体的结构在其两端即前屏和后屏上均设置发热体,并安装热电偶,进一步控制温度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炉体的温度差异减小,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前屏发热体 2.后屏发热体
3.前屏加热电极 4.后屏加热电极
5.前屏控温热电偶 6.后屏控温热电偶
7.径向发热体 8.炉门
9.回气管 10.上进气管
11.热交换器 12.风机
13.进气管 14.风机支撑座
15.炉体 16.炉体支撑架
17.保温材料 18.真空泵
19.罗茨泵 20.扩散泵
21.汽缸 22.压力表
23.料架 24.抽真空管
25.加热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宇靖,未经赵宇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