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装书刊封面压痕机无效
申请号: | 01202814.2 | 申请日: | 200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77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田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42C13/00 | 分类号: | B42C1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树清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装 书刊 封面 压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书刊印刷装订领域中的一种对精装书刊封面压痕的设备。
现代书刊印刷制作过程中,对精装书刊封面压痕都有严格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之前,在一些大型印刷企业中,为适应大批量生产,都设有大型的胶钉设备,自身带有封面压痕功能,例如大型的胶钉连动线、圆盘包本机等,这些大型胶钉设备的价格非常昂贵从几十万至一二百万一台套,这对于一些精装书刊任务少、批量有限的中小型印刷厂来说,用昂贵的价格购买大型胶钉设备是不划算的,也买不起。同时,这些大型胶钉设备中的有关封面压痕设备部分的传动机构和气动送纸装置等结构相当复杂并与整机构成一体(如上海紫光厂生产的圆盘包本机,有使用说明书介绍情况),测绘仿制的难度也相当大。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适应中小印刷企业,精装书刊任务少、批量小和经费有限的情况,又必须具有适应对精装书刊封面压痕的技术功能,特设计出一种手工机械化的精装书刊封面压痕机,以满足中小印刷厂的工作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是由机架1、驱动机构(2、3、4)、压痕机构(5、6、7、8、9、11、12、13、14)、操作台(10、15)组成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链轮3、链条4;压痕机构包括主动轴5、从动轴6、调节轴7、小胶轮8、小压痕轮9、支撑架11、调节架12、大胶轮13、大压痕轮14;操作台包括纸规块10、工作台面15。
在传动机构中,上下两个规格相同的链轮3,下链轮通过键与键槽与装在机架1内部下底上的电机2轴连接,上链轮通过键和键槽与主动轴5连接。
在压痕机构中,采用主动轴5、从动轴6、调节轴7三者平行结构,在主动轴5上装有大胶轮13和大压痕轮14,在从动轴6上装有小胶轮8和小压痕轮9,大小胶轮和大小压痕轮的有机匹配,构成压痕机构的核心。具体结构安排如下:主动轴5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规格相同的大压痕轮14装配在主轴5的中间部位,两个规格相同的大胶轮13分别装在两个大压痕轮14的外侧,它们在主轴5上的位置可调,根据工作需要,一旦工作位置调定,两个大胶轮13和两个大压痕轮14,都用在其台肩上的螺钉与主轴5固死。安装在两侧机架1上的调节架12,在机架1上的高低和前后位置要与主轴5的位置错开,形成一定的匹配关系,使得装在调节架12上的调节轴7与主轴5平行,调节轴7在调节架12上的高低位置可调。两个规格相同的从动轴支撑架11,通过它的一端通孔穿在调节轴7上,并且在调节轴7上的位置可调,位置确定后用螺钉固定在调节轴7上接近两端的位置。在两个规格相同的从动轴支撑架11的另一端通孔上通过轴承装有从动轴6,使得从动轴6与主动轴5平行,在从动轴6的中间部位装有两个规格相同的小压痕轮9,在两个小压痕轮9的外侧,各装有一个规格相同的小胶轮8,小压痕轮9和小胶轮8在从动轴6上的位置可移动,当把它们的位置调整好即小胶轮8对准大胶轮13,小压痕轮9对准大压痕轮14以后,分别用它们台肩上的螺钉与从动轴6固定。小胶轮8与大胶轮13之间摩擦转动接触,小压痕轮9与大压痕轮14之间留有工作间隙,整个压痕机构位于工作台面15之上。置于工作台15上的纸规块10,可在台面上移动,调节开本。
工作原理说明:当电机2转动时,通过链轮3和链条4带动主动轴5转动,驱使固死在主动轴5上的大胶轮13和大压痕轮14转动,由于大胶轮13与小胶轮8之间是摩擦转动接触,因而也驱使从动轴6转动,从动轴6的摩擦转动带动小压痕轮9的转动,通过对调节轴7和从动轴6的调节,使得大、小压痕轮之间留有工作间隙,被压痕的精装封面纸,就从大、小压痕轮之间的工作间隙走过,而完成封面的压痕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廉、经济适用,适合于中小印刷厂对多品种、小批量精装书刊封面压痕的需要。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顶视图,摘要附图亦采用图1。
最佳实施例:主动轴5、从动轴6、调节轴7的材料采用45#钢、小压痕轮9和大压痕轮14的材料采用45#钢淬火,小胶轮8和大胶轮13的材料采用软像胶,小压痕轮9带有凸台,大压痕轮14带有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2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酒厂窖池黄水酸度自动在线监测仪
- 下一篇:二维运动混合机摩擦轮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