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式垃圾桶的油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0907.5 | 申请日: | 200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70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丁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逸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3/26 | 分类号: | B65D43/26;B65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朝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 垃圾桶 油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脚踏式垃圾桶的油压装置,特指一种利用油压或空气压力方式,轻松开启桶盖,不易因用力踩踏开启,而对桶盖造成损坏的脚踏垃圾桶的油压装置。
由于社会及科技的进步,为求生活方便而发展出各种塑胶产品、丢弃式产品等,使得民众于每天的生活中多少会制造出垃圾,而为了方便垃圾的收集处理,故使用各式各样的垃圾桶来放置垃圾;于各式垃圾桶中,有一种是为了免于弯下腰去开启垃圾桶盖所设计的脚踏式垃圾桶,如图5所示,该脚踏式垃圾桶3是于桶体31前侧下方设有一踏板32,并于踏板32底面顶抵有一连杆33,该连杆33是于桶体31底部且另一端枢设于一顶杆34上,该顶杆34是呈直立状设于桶体31后侧,其另一端则连设于桶盖35上;当对踏板32施以向下的力时,该踏板32即会推顶连杆33,且使连杆33带动顶杆34并使顶杆34推动桶盖35,而将桶盖35掀起,待不再对踏板32施力时,桶盖35即通过本身的重力而盖回于桶体31上。如此,即可利用置于桶体31中的内桶36收置垃圾。其主要缺陷在于:
1、该装置是完全利用对踏板施以向下的力,而使其产生连动掀起桶盖,故所施的力量需大于桶盖的重量,才有办法掀起桶盖。
2、该装置的桶盖是利用下拉方式掀开桶盖,于掀开时无法达到一较大的开启角度,使得于清理内桶时,因桶盖所造成的阻碍,而造成清理时的困扰。
3、该装置于对踏板向下施力过大时,会使桶盖急速掀起,而急速掀起所产生的较大的抛出力量,常会造成桶体与桶盖枢接处的损坏,而对使用上造成不便。
4、该装置于失去对踏板向下所施的力时,桶盖因失去力量支撑会突然向下盖合于桶体上,因桶盖与桶体间的撞击,常会造成巨大声响,不仅会吵到别人,而且亦会加速桶盖与桶体间的损坏。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秉持多年相关行业实际的设计与制造经验,予以研究改良,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式垃圾桶的油压装置,通过于踏板与桶盖间以压力管连结,该压力管内注入液态油或气体,当对踏板施以向下的力时,通过油压力量或空气压力而轻松推顶掀开桶盖。达到施以较小的力量,即可轻易掀起桶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脚踏式垃圾桶的油压装置,包括垃圾桶内组设加压装置,垃圾桶的桶体上端盖合桶盖,下端嵌合底座,在桶体前侧下方枢设踏板,踏板底面顶抵的连杆于桶体后例上方连设于桶盖上,其特征是:该加压装置的压力管的前端设有加压阀,该加压阀前段的螺纹段穿设于桶体位于踏板下方的固定孔外螺设固定,该加压阀前端凸设的按钮的前端与踏板底面的顶持部相互顶抵,该按钮后端于加压阀内连结有活塞,弹性元件顶抵于该活塞与加压阀后侧之间;该压力管后端穿设于桶体后侧上部的穿孔外,并连接挤压阀,该挤压阀内的活塞向上延伸于挤压阀外,凸设有顶抵段,该顶抵段与活动座的扣设孔枢设结合;固定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枢孔,通过枢轴枢接于该活动座两侧的枢孔外,该活动座前端结合固设于桶盖后侧;该压力管适当位置处连接有减压阀,该减压阀内设有活塞,弹性元件顶抵于该活塞和调整螺丝之间。
该固定座内分别设有上、下两夹固槽,该挤压阀夹设固定于该夹固槽间定位。该固定座内设有钩持部,该活动座内设有钩设孔,该钩设孔与钩持部间通过弹性元件相互连结,该桶盖开启角度超过90度。该压力管内注入推顶桶盖的液态油或空气。该加压阀的体积大于挤压阀,该加压阀和挤压阀的体积皆大于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施以较小的力量,即可轻易掀起桶盖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桶盖盖合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图示意图(桶盖掀开状态)。
图5是常用的构造侧视剖视示意图。
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垃圾桶1及油压装置2所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逸企业有限公司,未经环逸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0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