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叶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00873.7 | 申请日: | 200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6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文珍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叶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叶片。
为解决电脑主机内部元件过热问题,一般皆在电子发热元件上,如:CPU、1C元件、功率晶体管、电源供应器…加装一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器,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高温,可藉由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将热能传导散发至空气中。而一般现知散热器,如图1所示,是在散热器的底板1上设置散热片2,并将底板1紧密压住电子发热元件,使电子元件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可经由散热片2将热能导散出。但是此种散热器是将散热片以压铸方式成型组合,再将散热片2与底板1胶合,于组装时,散热片与散热片的间距较大,因此散热片数量较少,如此将减少散热面积,且此种散热片的条肋、边框均较厚实,因此蓄热性大,导热速度较慢,对于要求快速或长时间使用的电子发热元件,散热效果有限。因此,业界便开发出另一种组合式的散热器,如图2所示,是以冲压方法形成可组合的穿扣式散热器3,主要是于公散热片31上设有凸块311,再于母散热片32上设置穿孔321,供于其间穿扣组成散热器,此种散热器虽已使散热片厚度变薄,可较前者增加散热片数与散热面积,惟此种散热器,制造过程费时,需先分制成不同的散热长片,再将其分别套合,其两侧并需使用挡片33以为配合,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且成本亦较高,殊不理想。
鉴于上述现知散热器的缺憾,本创作人乃本于专业与经验悉心研究,力求加以改善创新,终而实用新型出一种散热器叶片结构,不仅可制成较多数量的散热柱,使同一面积的散热柱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较现有散热器为多,有效增加散热面积,并可较现有用散热器节省材料,进而降低成本,且可获得最大的散热效益,加速热源的散热功效,充分发挥散热器功能,而能确实解决电脑元件过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同一使用面积内可大幅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加速散热功效的散热器叶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应扣合组成散热器的散热器叶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材料、工时及降低成本的散热器叶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由一体成形的散热叶片,该散热叶片直接冲压形成有多个排列的散热柱,该散热柱是以间隔压折而呈前后排交错排列,在其顶端的两侧及底端分别弯折有扣合部,底端同时弯折为长片状导热板,该扣合部是将扣槽前端设为卡榫,且皆朝同向设置,以供散热叶片得以对应扣合,并在组合时得以形成一定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藉所设散热叶片冲压弯折形成多个排列的散热柱,使可在同一使用面积内大幅增加散热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加速散热功效。
2、藉所设散热叶片两侧及底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弯折延伸扣合部,以供散热叶片得以对应扣合组成散热器。
3、藉所设散热叶片直接切割、压折形成多个散热柱,完全没有废料,而可节省材料、工时及降低成本。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具体结构特怔,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藉由下列附图,以及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而更进一步揭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知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现知另一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主要在于:该散热叶片10是一体冲压切割形成多个排列的散热柱11,散热柱11是呈细、长的方形柱,使其四面皆可与空气接触,而大幅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强排热的能力;且该散热柱11施以间隔压折而设为前后交错的两平行排列,可形成有较多的散热间隙,藉以增加气流活动空间、减少阻流干扰,使空气更加畅通对流。
该散热叶片10在顶端的两侧边弯折设有侧扣槽12的扣合部,在底端亦与侧扣槽12同一方向弯折有底扣槽14的扣合部,其中,该侧扣槽12在其前端设有侧卡榫121,该底扣槽14是将其前端设为底卡榫141,以使侧卡榫121及底卡榫141可分别与侧扣槽12及底扣槽14嵌扣,使供各散热叶片10得以前后对应扣合组成散热器。
该散热叶片10在底端同时弯折形成导热片13,该导热片13是呈为长片的平底状,使能在组合时使底部因导热片13的并合,而形成绵密的导热接触面,以充分吸收热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文珍,未经魏文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0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