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拉伸的四氟乙烯聚合物有效
申请号: | 01137755.0 | 申请日: | 200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51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茂树;星川润;加藤一雄;神谷浩树;平井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旭硝子氟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4/26 | 分类号: | C08F114/26;C08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承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拉伸 乙烯 聚合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伸的四氟乙烯聚合物(下面称作PTFE)。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在糊料挤出成型后的拉伸操作的PTFE。
目前,PTFE一直是通过聚合四氟乙烯(下面称作TFE),或需要时和共聚单体聚合获得的,这种材料可用于各种应用。
PTFE可通过水分散聚合制得,和以分散了聚合物颗粒的水分散液形式获得,或通过凝聚和干燥聚合物水分散液制得的细粉末形式获得。
常用的PTFE细粉末具有高熔体粘度,在熔融温度不易流动,因此具有不熔融加工特性。因此,PTFE细粉末通常进行糊料挤出成型,其中PTFE细粉末与润滑剂混合,润滑后的PTFE通过挤出成型,然后除去润滑剂,由此获得的挤出产品一般在高于PTFE熔点温度下熔化(烧结),形成最终产品的形状。
另一方面,由PTFE细粉末获得的其它重要产品有透气布料,可用于如衣服、帐篷、分离用膜等产品。通过迅速拉伸糊料挤出成型的PTFE细粉末获得的未烧结挤出产物,可获得这些产品,提供能透过蒸汽,但冷凝的水不能透过的性能。
美国专利4,654,406和4,576,869揭示通过可拉伸PTFE细粉末的技术改进,可达到至少75%的拉伸均匀性,这种改进是以10%-100%/秒速度,将加入了17%(质量)润滑剂获得的挤出产物拉伸至少1000%。
然而,对通过拉伸PTFE获得的拉伸产品的物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通过这种改进的PTFE细粉末获得的拉伸产品仍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拉伸性、可纤化特性和不熔融加工性能,以及低的标准比重的PTFE,这种材料适用于糊料挤出成型后的拉伸操作,提供高强度的多孔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PTFE具有高拉伸性、可纤化特性和不熔融加工性能,其标准比重最高为2.160,拉伸断裂强度为32.0-49.0N(3.26-5.0kgf)。在此,标准比重指按照JISK6935-2测定的标准比重。
本发明还提供了高拉伸性、可纤化特性和不熔融加工性能的PTFE,其标准比重最高为2.160,由差热分析测定值计算,吸热比率最大为0.15。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PTFE,其中PTFE是细粉末。
本发明提供是上述PTFE,其中PTFE是水分散液中的分散固体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具备上述性能的PTFE制成的多孔材料,或其制品。
下面,参考较好的实施方案,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PTFE是TFE的均聚物、或TFE和共聚单体如除TFE外的具有烯键不饱和基团的氟化单体的共聚物。有烯键不饱和基团的氟化单体可以是例如六氟丙烯、全氟丁烯-1、全氟己烯-1、全氟壬烯-1、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全氟(庚基乙烯基醚)、(全氟甲基)乙烯、(全氟丁基)乙烯或氯三氟乙烯。这些氟化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共聚单体量较好的最多为1%(质量),更好的最大为0.5%(质量)。
本发明的PTFE具有高拉伸性、可纤化特性和不熔融加工性能。这些性能是糊料挤出成型通常要求的性能。
本发明的PTFE还具有在一定范围的标准比重和拉伸断裂强度,或具有标准比重和吸热比率,从而具有特性。
本发明PTFE的标准比重(下面称作SSG)最大为2.160,较好的最大为2.157。5SG是平均分子量的指数。本发明PTFE的SSG值很小,表明其平均分子量高。SSG随平均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对本发明的PTFE,SSG值小,因此,可期望其平均高分子量相当高。SSG值最大为2.160的PTFE,其挤出产品的拉伸比超过3000%,并且其拉伸均匀性优良。
本发明PTFE的拉伸产品的拉伸断裂强度在32.0-49.0N(3.26-5.0kgf)范围,较好的为34.3-49.0N(3.5-5.0kgf)。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产品的拉伸断裂强度大于JP-A-2000-143727揭示的PTFE的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断裂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好,正是需要的性能。另一方面,拉伸断裂强度大于49.0N(5.0kgf)的PTFE实际中很难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旭硝子氟树脂有限公司,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旭硝子氟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7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