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氧乙酰胺类除草剂无效
申请号: | 01122222.0 | 申请日: | 200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2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苗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权 |
主分类号: | A01N43/836 | 分类号: | A01N43/836;A01N43/78;A01N43/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2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除草剂 | ||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的农药除草剂。
1994年新化合物FOE5043被发现,其结构式为:
此药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芳氧乙酰胺类新除草剂,可用于种植前、芽前、芽后防治阔叶杂草及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适用于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用药量为120-200g/公顷。
此外,拜耳公司还开发了一系列与FOE5043结构相类似的芳氧乙酰胺类除草剂:
其中:Q为各种带不同取代基的芳环;R1为烷基、烯烃基、炔烃基、烷氧基亚甲基等;R2为各种不同结构的杂环。
由于人类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对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重大进步,使农药化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化学农药将进入“超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时期。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保留化合物的活性部分,改变其它可变基团,开发一类新结构的高效除草剂。
本发明为含有芳氧乙酰胺活性组份的除草剂,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X为取代芳基,它们可以是4-三氟甲基苯基、4-氟苯基、2-氯-4-氟苯基、2-甲基-6-乙基苯基、2-氟-4-氯-5-环戊氧基苯基,与乙酰胺上的氮原子相连;乙酰胺上的2位碳原子与芳氧基相连;Y可以是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氧基、1,3-苯并噻唑-2-氧基、4,6-二甲氧基-1,3,5-均三嗪-2-氧基;R为烷基,它们可以是乙氧基亚甲基、异丙基。
该类除草剂结构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①改变了与乙酰胺上的氮原子相连的苯环上的取代基;
②改变了乙酰胺2位上的芳氧基结构;
③改变了与乙酰胺上氮原子相连的烷基的结构;
本发明合成了12个具有新结构的芳氧乙酰胺类除草剂,其结构式为:
上述12个化合物属于芳氧乙酰胺类除草剂,在植物生长点处于细胞繁殖周期的静止期起作用,通过抑制细胞的分裂增大从而阻碍杂草的生长直至死亡。
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下:
(1)2-羟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合成
2-羟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X为:
①4-三氟甲基苯基
②4-氟苯基
③2-氯-4-氟苯基
④2-甲基-6-乙基苯基
⑤2-氟-4-氯-5-环戊氧基苯基
R为:
①异丙基
②乙氧基亚甲基
其中,N-芳基-N-异丙基-2-羟基乙酰胺(化合物d)由相应结构的芳胺经过N-烷基化、N-氯乙酰化、酯化、酯交换反应制得,合成路线如下:
以芳胺(化合物e)为原料,经过还原烷基化合成了N-异丙基芳胺(化合物f),在此反应中,可以选用甲酸、乙酸、硫酸等酸作为反应体系的溶剂,硼氢化钾、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反应温度一般为-10~30℃。N-芳基-N-异丙基-2-氯乙酰胺(化合物g)由化合物f为原料,经氯乙酰化反应制得,可以采用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等惰性溶剂作为反应体系的溶剂,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可以采用合适的缚酸剂如三乙胺、吡啶、无水碳酸钾等除去,也可以通氮气除去,反应温度一般为20~120℃。以化合物g为原料,经过酯化、酯交换反应合成了化合物d,可以采用甲醇、乙醇等醇作溶剂,回流反应,一步法实现了酯化、酯交换反应。
②化合物a(a1、a2、a3)的合成
化合物a结构式为:
其中X为:
①2-氯-4-氟苯基
②4-三氟甲基苯基
③2-氟-4-氯-环戊氧基苯基
2-(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氧基)-N-异丙基-N-芳基乙酰胺(化合物a)可以由N-芳基-N-异丙基-2-羟基乙酰胺(化合物b)与2-甲砜基-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h,已知物)缩合制得,反应式为:
在此反应中可以采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丙酮等作为溶剂,反应中所用的碱可以是无机碱或有机碱,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等,有机碱如三乙胺、吡啶等。反应温度一般为-40~60℃。化合物d与化合物h的配比(摩尔比)可以为1.0∶1.2~1.2∶1.0。
③化合物b(b1、b2、b3、b4、b5)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权,未经王正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2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