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丝织物汽雾染色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119116.3 | 申请日: | 2001-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之毅;王柏忠;李启光;蔡祖伍;杨爱琴;袁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1/02 | 分类号: | D06B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310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丝 织物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丝织物的染色方法,特别是真丝织物在then汽雾染色机上染色的方法。
现有真丝染色方法都是使织物在松式染色设备上与染料水溶液作相对运动,使织物着色,浴比在1比50~150之间。其缺点是水量、能源、染料、助剂等消耗大,同时产生大量废水,造成环境污染。then汽雾染色机虽然有水量、能源、染料、助剂等消耗小的优点,它主要适用于染全棉、涤纶及混纺织物,一般不经过预处理,车速为200~800米/分,染色温度在130~140℃,且可以快升快降。如果用它直接染真丝织物,往往会产生碎皱印、灰伤、擦伤、色花等病疵,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水、能、染料,环境友好,又能保证真丝织物染色质量的汽雾染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在then汽雾染色机上调整工艺来实现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先预处理:被染织物在then汽雾染色机中,在浴比为1∶5~8的加有低温剂1~5g/l,防灰伤剂1~5g/l的常温水溶液中,处理不少于10分钟;再染色:调整染色机车速为150~200米/分,染料、助剂的水溶液汽雾状施加到织物上,采用2℃/分速率的升、降温工艺,在80~90℃保持至少20分钟。如在预处理水溶液中加表面活性剂0.3~1g/l,则效果更好。
本发明染色方法的发明点在于:
1、预处理。雾化染色是一种利用染料、助剂瞬间雾化并喷射到织物表面的染色工艺,因而对织物的膨化性、渗透性要求较高。同时,雾化的染液气流带动织物高速循环,使织物在运动到接受染液气流喷射时基本上是平幅展开的,这样有利于染液均匀分布。但是,真丝织物十分娇嫩,高速循环时与机壁摩擦极易受伤,所以在染色前必须进行加低温剂、防灰伤剂的预处理。加表面活性剂是为了使织物在染色前充分膨化,有利于染料的上染和渗透,克服色花等染色不匀病疵。Then汽雾染色机染真丝织物未见报导。
2、调整车速。染色时染色绸的循环速度快,一方面可得到均匀的染色效果,但另一方面又是造成织物病疵的主要原因。当车速小于100米/分时,真丝织物容易产生色花、色柳;100~150米/分时,织物容易产生皱印;大于200米/分时,织物色泽均匀,但容易产生灰伤。当车速度调整在150~200米/分时,真丝织物色泽均匀,无皱印,无灰伤。这样的车速使织物在接受染液喷射时刚好是平幅展开的,又不是太快,织物不受摩擦受伤。
3、采用升温、降温工艺。染色时采用线性升温、保温、线性降温工艺。染化纤时,升温速度很快;降温时从染色时的90℃用冷水冷却,直接刺激了织物表面,产生的内应力,对化纤等影响不大,但对真丝织物则很容易造成细皱、眉毛皱等皱印。所以染真丝时则应采用线性升温、线性降温工艺,使织物表面温差小,内应力也小,从而可解决皱印问题。
织物预处理中所说的防灰伤剂是580、W-33中的一种或两种,低温剂是L-200,表面活性剂是平平加O。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虽在Then汽雾染色机染色,却消除了色花、皱印、灰伤等病疵,真丝产品质量达到并超过了目前松式加工的水平,且节水、染料、助剂量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环保效果良好。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描述。
实施例1。浴比1∶8;平平加0 0.5g/l;防灰伤剂580 3g/l;低温剂L-200 3g/l;织物12785彩新绉12匹,在then机上常温预处理10分钟。染色时,染料、助剂的水溶液以汽雾状施加到织物上。升温,车速200米/分,以2℃/分速率升至80℃;保温:车速150米/分,在最高温度80℃保持30分钟;降温:车速200米/分,以2℃/分速率降至55℃,染料、助剂的水溶液停喷,放掉脚水,进行小浴比水洗,即得到染色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9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