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风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117258.4 | 申请日: | 200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 发明(设计)人: | 藤中广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D29/54 | 分类号: | F04D29/5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佳猷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
近年来,由于设备的小型化、电子化,电气线路的高密度安装广为采用。由于与此相应的电子设备的发热密度增加,送风装置被用于设备冷却。
另外,由于设备的低成本化,即使对用于这些设备的送风装置也提出了低成本化的强烈要求。
如图12所示,现有的送风装置是与风扇1的叶片前端隔有间隔而形成环状壁2,在向电动机部3通电的送风状态下,轴流风扇1以轴4为中心旋转并产生从吸引侧朝向排出侧的空气流5。
然而,在上述送风状态下,叶片前端的背压侧空气流的速度加快,此系在变换为压力能的叶片后缘侧产生叶片间二次流动的影响引起的低能量区域。该部分损失大且容易发生流动剥离而使空气流与叶面脱离,并在其脱离区域产生涡流,从而使紊流噪音增加,引起噪音级及风量-静压特性恶化的问题。
尤其在排出流侧出现流动阻抗(system impedance)的场合,叶片前端产生的漏涡流增大,风扇陷于呈失速状态的情况,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性能超过现有送风装置的同时,生产率及成本性能均优于现有送风装置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系与风扇的叶片前端隔有间隔而形成环状壁,上述环状壁由使内径局部扩大的第一区域和与叶片前端间隙缩小的第二区域构成,从而使与吸引侧的叶片前端的间隙实质上增大,第二区域的终端在排出侧为中断状态,并通过在环状壁外周与壳体外周部分之间形成具有一定的容积并向排出侧开放的气囊部提高送风装置的特性。
采用本发明能提高送风装置的特性,同时通过提高生产率实现低成本化,能使送风装置的成本性能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送风装置,与风扇的叶片前端隔有间隔而形成环状壁、并具有一体形成上述环状壁和固定电动机的轮毂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壁的终端在排出侧为中断状态,在环状壁外周与壳体外周部分之间形成有具有一定的容积并向排出侧开放的气囊部。能在降低送风装置的噪音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状壁由使内径局部扩大的第一区域和与叶片前端间隙缩小的第二区域构成,从而使与吸引侧的叶片前端的间隙实质上增大,能改善送风装置的送风特性。
另外,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轮毂部与环状壁部结合,并不直接安装在壳体外周部和安装孔部中。能降低在将送风装置安装于设备的状态下设备的噪音和振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如以m(千克)表示电动机和风扇的合计质量,以k(牛顿/米)表示轮毂部与安装部之间的弹簧常数,以N(1/秒)表示电动机的转速,则壳体设定成满足以下关系:
为达到技术方案1的发明效果,这种组合无疑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一种送风装置,与风扇的叶片前端隔有间隔而形成环状壁、并具有一体形成上述环状壁和固定电动机的轮毂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壁2由使内径局部扩大的第一区域和与叶片前端间隙缩小的第二区域构成,从而使与吸引侧的叶片前端的间隙实质上增大,第二区域的终端在排出侧为中断状态,在环状壁外周与壳体外周部分之间形成有具有一定的容积并向排出侧开放的气囊部的同时,在上述环状壁上形成有环状壁内周和能使气囊部的空气流动的沟槽,具有改善静压较高的状态下的送风特性的效果。
另外,由于送风装置的壳体采用仅由上下型芯构成的模具成形,故能实现生产率提高及低成本化。
附图简单说明:
图1A、1B、1C和1D分别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送风装置的侧面图、正面图、剖面图和X-X1剖面图。
图2为表示以往送风装置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以往送风装置的壳体成形的模具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壳体成形的模具结构的图。
图6A、6B、6C和6D分别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送风装置的侧面图、正面图、剖面图和X-X1剖面图。
图7A、7B、7C分别为送风装置的安装夹具的正面图、侧面图和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