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阴极射线管中的荫罩无效
申请号: | 01116992.3 | 申请日: | 200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26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朴水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07 | 分类号: | H01J29/07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阴极射线管 中的 | ||
本发明涉及彩色阴极射线管,特别涉及彩色阴极射线管中的荫罩,该荫罩可防止焊接之后有效地发生于荫罩上的皱纹的形成。
参照图1和2说明现有技术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现有技术的彩色阴极射线管配有:其内表面上涂有荧光膜9的屏盘1,其内表面上涂有导电碳层的锥体3,用熔接玻璃将屏盘1和锥体3连接在一起。此外,有在锥体3一端中发射电子束的电子枪5,和在锥体3的颈部上用于偏转电子束的偏转系统7。还有固定于框架13上用于选择彩色以使屏盘1内表面上的荧光膜9发光的荫罩30。利用弹簧17,把框架13固定于屏盘1的柱状销钉19上。还有固定到框架13后部的作为磁屏蔽体的内屏蔽21,内屏蔽21用于防止电子束因外部地磁的影响而偏离原来的路径。由于彩色阴极射线管内部的高真空,彩色阴极射线管具有爆炸的危险。为了防止爆炸,设计屏盘1,使其具有抗大气压力的结构强度。围绕屏盘1的裙部捆扎防爆带23,以便分散高真空的阴极射线管上的应力,提高抗冲击能力。
参照图3-6详细说明荫罩和框架的组件。
荫罩30配有其中形成多个电子束通孔,即槽缝38的有效表面部分32和其中没有槽缝38的边缘部分34,来自电子枪5的电子束通过槽缝38使荧光膜9发光,边缘部分34用于增加有效表面部分32的强度。把边缘部分34焊接到框架13上,于是将荫罩30组装到框架13上。
同时,设计荫罩30,以防止荫罩30振动,即防止振鸣。也就是说,沿向上和向下方向(当从其正面看阴极射线管时)对荫罩30施加张力,增加荫罩30的固有频率,从而防止以下将详细说明的振鸣。如图3所示,首先对适当刚性的框架13施加压缩载荷‘P’。然后,如图4所示,在对框架13施加压缩载荷‘P’的状态下,把荫罩30放置于框架13上,利用焊接滚筒40进行焊接,然后去除施加给框架13的压缩载荷,因弹性力允许框架13恢复原来的位置,从而处于对荫罩30施加张力的状态。
下面简要说明现有技术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操作。
当电子枪5接收视频信号时,便从电子枪5发射热电子并且热电子朝向屏盘1行进,同时电子枪5中的加速电极和聚焦电极对热电子进行加速和聚焦。在这种情况下,用偏转系统7来调整电子束的路径,使其射到屏盘1的内表面上。当电子束通过荫罩30中的槽缝38时,射向屏盘的电子束被选色,被选择的电子束轰击在屏盘1内表面的荧光膜9上,使荧光膜发光,从而再现视频信号。
目前,需要高精度和轻量化的阴极射线管,通过减小荫罩30的节距Ph或使荫罩30的厚度更薄,可获得这种阴极射线管。可是,减小荫罩30的节距Ph或使荫罩30的厚度更薄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即因在焊点36周围的集中应力随荫罩30的厚度‘t’和水平节距Ph而改变,因而难以避免焊接之后因荫罩30变形而形成皱纹。亦即,如图6所示,当焊接荫罩30之后去除压缩力‘P’时,张力便施加到荫罩30,使应力集中在焊点36周围。在焊点36附近的应力高于平均应力σn,并且当其越接近焊点,该应力就变得越高σ3>σ2>σ1,直到塑性变形发生时,最大应力超过屈服应力,形成皱纹。
因而,通过使槽缝的节距更小和荫罩更薄可获得高精度和轻量化的阴极射线管,虽然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应力集中到某一限度,但这种措施并不容易实施。
因此,本发明涉及基本上可克服因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引起的几个问题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中的荫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彩色阴极射线管中的荫罩,该荫罩可有效地防止焊接之后在荫罩上形成皱纹,同时使槽缝的节距更小和荫罩更薄。
将在随后的描述中提出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并且根据说明可部分明了这些特征和优点,或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来了解这些特征和优点。通过书面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按照本发明的目的,作为概要和概括的描述,该彩色阴极射线管中的荫罩包括:其中形成有通过电子束的多个槽缝的有效表面部分;和从有效表面部分延伸的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焊接到固定于阴极射线管屏盘的框架上,其中根据荫罩的厚度和荫罩槽缝的节距来确定边缘部分上焊点的间隔。
焊点的间隔最好在荫罩厚度的11-19倍的范围内。并且,焊点的间隔最好在荫罩槽缝节距的0.5-1.9倍的范围内。
边缘部分上焊点的宽高比最好在1.0-2.6的范围内。并且,边缘部分上焊点的高度最好在0.6mm-0.9mm的范围内,焊点的宽度最好在1.0mm-1.4mm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6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