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咳药袋无效
申请号: | 01114553.6 | 申请日: | 200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2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庆湘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00;A61H39/06;A61P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8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咳药袋 | ||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外用治咳祛痰的用品。
目前,在治疗风寒、哮喘、肺炎、肺气肿、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各类呼吸道疾病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多采用药物内服为主,以通过消化道进入患部而达到治疗之目的,没有使用外敷穴位,通过皮肤直达患处,使药效直接发挥作用的治疗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通过人体穴位外敷,使药效直接作用于患处的治疗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百日咳的药物。
本发明是一种止咳药袋,是将药粉装入药袋后贴紧背部穴位,药粉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矮山茶3-5 白味莲3-6 艾叶8-10 冰片3-3.5 干姜8-10 牙皂3-4 川 贝6-8 樟脑3-6 紫苏10-15 葱白3-5 麻黄4-6 桂枝6-10 五味子6-8 半夏6-8 白芍6-10 细辛3-5 甘草3-5 荆介6-8 桔梗3-6 知母3-6 雄黄1.5-3
本发明中,药粉还可以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矮山茶5白味莲3 艾叶10 冰片3 干姜10 牙皂6 川 贝6樟脑6 紫苏10 葱白6 麻黄6 桂枝10 五味子6半夏6 白芍6 细辛5 甘草3 荆介6 桔 梗6知母6 雄黄3。
本发明方中使用的冰片性味辛、味、微寒,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干姜性味温中散寒,功效清热、解毒、止泻;牙皂性味辛、温,功效祛痰、开窍;川贝性味苦、甘、微寒,功效润肺、化痰、清热、散结;樟脑性味辛、热,功效开窍、止痛;紫苏性味辛、温,功效发汗散寒,理气安胎;葱白性味辛、温、无毒,功效发汗解肌,通阳气、利小便;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功效发汗散寒、平喘、利尿;桂枝性味辛、甘、温,功效解表发汗,温以通阳;五味子性味酸、温,功效敛肺、滋肾、生津、宁心安神;半夏性味辛、温,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芍性味苦、酸,性微寒,功效平肝阳,敛阴止汗、止痛;细辛性味辛、温,功效祛风、散寒、止痛;甘草性味甘平,功效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荆介性味辛、微温,功效发汗解表,止血;桔梗性味苦、辛、平,功效宣肺、祛痰、排胀;知母性味苦、甘、寒,功效清热;雄黄性味辛、苦、温,功效杀虫解毒。
将上述药物制成药袋,紧贴背部肺俞穴,也可放入发热器件使药物受热,更快发挥药效,发明人在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间,对80例病患使用,显示有效率100%,治愈率78.75%,显效17.5%,进步3.75%,本发明继承中国传统医学,利用穴位,加热药物使其功效发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无任何毒副作用。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种治咳药袋,是将药粉装入药袋制成,药粉的配方是这样的:矮山茶5g 白味莲3g 艾叶10g 冰片3g 干姜10g牙皂4g 川 贝6g 樟脑6g 紫苏10g 葱白5g 麻黄6g桂枝10g 五味子6g 半夏6g 白芍6g 细辛5g 甘草3g荆介6g 桔 梗6g 知母6g 雄黄3g
将上述药物制成粉状,分成8-10份,分别装入药袋,药袋外用绒布包裹,两端系带,紧贴肺俞穴,还可在药袋中装入发热装置,产生50℃左右微温,使药物受热,其药力能更快透入皮肤,作用于肺俞穴,一个药袋使用6天,一个疗程使用5个药袋,对镇咳、祛痰、平喘有立竿见影之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庆湘,未经曾庆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4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