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制药废水的生物增强剂无效
申请号: | 01113914.5 | 申请日: | 200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马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碧水蓝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制药 废水 生物 增强 | ||
本发明属于一种污水的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生物工程菌去除或降解制药领域中的废水所用的组合物。
20世纪80年代后,整个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挑战,水资源是十分重要又特殊的自然资源,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数。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加上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使水资源变得日益短缺。种种迹象表明,水的问题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制药废水,特别是化学合成制药,抗生素发酵工艺所产生的废水,由于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水质、水量变换大等原因,制药工业废水的治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着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处理工艺流程长,运行不够稳定,去除效果低,成本较高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理制药领域中废水的生物增强剂,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处理工艺方法流程长,运行不够稳定,去除效果低,成本较高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的:
一种治理制药废水的生物增强剂,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的各成分及其相互比例关系如下所示(以按体积比):
假单孢杆菌6:芽孢杆菌2:短小杆菌2,其中以假单孢杆菌占主要优势。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
目前我们通过上千次的实验研究,研制了一种处理制药废水的生物增强剂,增强剂主要是由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组成,它们是由假单孢杆菌,芽孢杆菌、短小杆菌组成,假单孢杆菌占主要优势,利用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去除。具有处理工艺方法流程短,运行稳定,去除效果好,成本较低等优点。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加以具体描述:
优势菌株和受体菌株的筛选和驯化,是根据菌株的特点,我们将污染物配制为不同浓度,将待选菌接入污染物负荷由低至高的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内,上装置驯化,选出适应力强、去除效率高的菌株继续培养、驯化。并根据各种属微生物的特点及菌株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使各种属微生物在培养液中占有不同比例,继续培养、驯化,其培养驯化条件为:PH6.8~7.5,T20~30℃,停留时间6~12小时,转数60~250转/min,DO.3~6mg/L。
该方法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
a、分离适应性菌株:
从被污染的废水中配制三个浓度的培养液于三角瓶中,培养液中污染底物浓度分别为50、100、150mg/L,从被污染的水或污泥中采取少量样品于三角瓶中,上摇床培养24h,转接培养于另一同样浓度的培养液中,反复操作一个月,诱导菌株产生降解某一特殊污染物的酶类。
b、筛选高效、特殊降解性菌株;
采取无菌操作手段,按液体稀释法将菌株分离,至纯菌,选择耐污染浓度高、且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菌株分纯。
c、菌种培育;
选择数株(3~6株)高效菌株,采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质粒转移手段,刺激菌株发生变化,菌株继续在污染浓度分别为50、100、150mg/L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反复数次;
d、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
上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2~36小时,PH值6.8~7.4,使菌株生长至对数期,菌株数量达到109个/ml以上,可制成悬液状,也可低温冻干成粉剂;
e、投放于实际的废水体系中。
在菌种培育之后,扩大培养制成成品菌悬液或粉剂之前,测定高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进行最佳配比;
测定单一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混合菌株对污染物的降解力,选择降解能力强、生长旺盛、对环境适应力强的菌株,对污染物降解去除率达到90%以上的,在进行从新配比,使之发挥菌株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
通过以上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制药废水中配制成如下组合物:
假单孢杆菌6:芽孢杆菌2:短小杆菌2,
其中以假单孢杆菌占主要优势。
该组合物对制药领域中的废水处理能力可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碧水蓝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碧水蓝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3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